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1.2.1 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2.2 涡激振动抑制技术 | 第17-19页 |
1.2.3 螺旋侧板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22-24页 |
1.3.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2页 |
1.3.2 本文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立管涡激振动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 第24-40页 |
2.1 涡激振动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1.1 圆柱绕流和涡脱落现象 | 第24-26页 |
2.1.2 涡激振动无量纲参数 | 第26-29页 |
2.1.3 尾涡脱落模式 | 第29页 |
2.2 ANSYS流固耦合分析 | 第29-33页 |
2.3 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2.3.1 流体基本控制方程 | 第33页 |
2.3.2 结构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33-34页 |
2.4 数值模型 | 第34-38页 |
2.4.1 湍流模型 | 第34页 |
2.4.2 流域控制方程的离散 | 第34-36页 |
2.4.3 流场迭代求解方法 | 第36-37页 |
2.4.4 动网格技术简介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3章 柔性立管涡激振动数值模拟 | 第40-50页 |
3.1 System Coupling流固耦合过程 | 第40-43页 |
3.1.1 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40-42页 |
3.1.2 边界条件及参数设置 | 第42-43页 |
3.2 流固耦合可行性验证 | 第43-45页 |
3.3 长径比对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特性的影响 | 第45-49页 |
3.3.1 横流向振动特性 | 第45-47页 |
3.3.2 顺流向振动特性 | 第47-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螺旋侧板几何参数设计 | 第50-56页 |
4.1 螺旋侧板计算模型及网格划分 | 第50-51页 |
4.2 侧板高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 螺距对抑制效果的影响 | 第52-54页 |
4.4 尾流场分析 | 第54-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螺旋侧板对柔性立管涡激振动抑制机理研究 | 第56-66页 |
5.1 剪切流中柔性立管涡激振动特性分析 | 第56-58页 |
5.1.1 横流向振动分析 | 第56-57页 |
5.1.2 顺流向振动分析 | 第57-58页 |
5.2 均匀流中螺旋侧板抑制效果分析 | 第58-61页 |
5.2.1 立管结构振动抑制效果分析 | 第58-60页 |
5.2.2 尾流场分析 | 第60-61页 |
5.3 剪切流中螺旋侧板抑制效果分析 | 第61-64页 |
5.3.1 立管结构振动抑制效果分析 | 第61-63页 |
5.3.2 尾流场分析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螺旋侧板对串列双立管涡激振动抑制效果分析 | 第66-78页 |
6.1 串列双立管振动特性分析 | 第67-71页 |
6.1.1 结构振动幅值及频率分析 | 第67-69页 |
6.1.2 结构振型分析 | 第69-70页 |
6.1.3 运动轨迹分析 | 第70-71页 |
6.2 侧板抑制串列双立管振动效果分析 | 第71-75页 |
6.2.1 结构振动幅值及频率分析 | 第71-73页 |
6.2.2 结构振型分析 | 第73-75页 |
6.2.3 运动轨迹分析 | 第75页 |
6.3 尾流场分析 | 第75-7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8-82页 |
全文总结 | 第78-79页 |
研究展望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89页 |
详细摘要 | 第89-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