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的基本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一章 建国初期党加强作风建设的背景 | 第14-20页 |
第一节 由革命党转为执政党的社会地位变化 | 第14-15页 |
一、社会地位变化带来的突出问题 | 第14-15页 |
二、对党风建设的迫切要求 | 第15页 |
第二节 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党风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 | 第15-17页 |
一、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 | 第15-16页 |
二、党风建设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 | 第16-17页 |
第三节 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 | 第17-18页 |
一、资产阶级攻击的性质和手段 | 第17页 |
二、与资产阶级斗争的严峻性、紧迫性 | 第17-18页 |
第四节 执政初期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状况 | 第18-20页 |
一、党员和党组织数量急剧增长 | 第18-19页 |
二、党员数量激增带来的隐患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建国初期党加强作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 第20-41页 |
第一节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主观主义 | 第20-26页 |
一、加强理论教育,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 | 第20-22页 |
二、开展党员标准教育,提高思想觉悟 | 第22-23页 |
三、加强调查研究,提高实践成效 | 第23-24页 |
四、坚持实事求是,杜绝主观主义倾向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 | 第26-30页 |
一、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不正之风 | 第26-27页 |
二、开展“三反”运动,贯彻群众路线 | 第27-28页 |
三、加强宣传教育,拓宽沟通渠道 | 第28-30页 |
第三节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发扬党内民主 | 第30-34页 |
一、以报刊为载体,推进民主化进程 | 第30-33页 |
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供制度保障 | 第33页 |
三、与高饶反党集团坚决斗争,维护党的团结与和谐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坚持“两个务必”,保持政治本色 | 第34-37页 |
一、继承和发扬“两个务必”思想 | 第34-36页 |
二、领导干部自上而下践行“两个务必”精神 | 第36-37页 |
第五节 建立监督检查机关,坚决反对腐败 | 第37-41页 |
一、客观分析,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 第37-38页 |
二、注重方法,搞好纪律检查工作 | 第38-39页 |
三、重拳出击,严肃处理违纪行为 | 第39-41页 |
第三章 建国初期党加强作风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 第41-57页 |
第一节 坚持实事求是,弘扬求真务实作风 | 第41-47页 |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 | 第42-44页 |
二、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创新理论的深度与广度 | 第44-45页 |
三、密切联系实际,增强实践成效 | 第45-47页 |
第二节 坚持群众路线,弘扬执政为民精神 | 第47-49页 |
一、推进制度创新,提高党员群众路线自觉性 | 第47-48页 |
二、诚心诚意为群众谋利益 | 第48页 |
三、深入群众,勤政为民 | 第48-49页 |
第三节 坚持民主集中制,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 第49-52页 |
一、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 第49-50页 |
二、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党员积极性 | 第50-51页 |
三、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 第51-52页 |
第四节 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 第52-57页 |
一、继承“两个务必”,强化本色认知 | 第52-53页 |
二、加强思想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 第53-54页 |
三、坚持为民原则,破除“官本位”意识 | 第54-55页 |
四、坚定理想信念,破除错误权力观 | 第55-56页 |
五、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监督制约 | 第56-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