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9页 |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 1.5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 1.5.1 体验 | 第16页 |
| 1.5.2 体验式学习 | 第16-17页 |
| 1.5.3 体验式教学 | 第17页 |
| 1.5.4 体验式阅读教学 | 第17-19页 |
| 2 体验式阅读学习的理论解读 | 第19-26页 |
| 2.1 体验的心理过程 | 第19-20页 |
| 2.1.1 感受产生情感 | 第19页 |
| 2.1.2 情感促进理解和联想 | 第19-20页 |
| 2.1.3 在理解和联想中生成领悟和意义 | 第20页 |
| 2.2 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 第20-22页 |
| 2.2.1 亲历 | 第20-21页 |
| 2.2.2 感悟 | 第21页 |
| 2.2.3 分享 | 第21-22页 |
| 2.2.4 总结 | 第22页 |
| 2.2.5 应用 | 第22页 |
| 2.3 阅读的心理机制 | 第22-24页 |
| 2.3.1 感知 | 第22-23页 |
| 2.3.2 理解 | 第23页 |
| 2.3.3 表达 | 第23页 |
| 2.3.4 鉴赏评价 | 第23-24页 |
| 2.4 体验式阅读学习的过程 | 第24-26页 |
| 2.4.1 整体感知 | 第24页 |
| 2.4.2 诵读生情 | 第24-25页 |
| 2.4.3 交流表达 | 第25页 |
| 2.4.4 建构意义 | 第25-26页 |
| 3 小学阅读学习中存在的体验问题——基于绵阳市某小学的调查 | 第26-34页 |
| 3.1 整体感知中的生活体验缺失 | 第26-27页 |
| 3.2 诵读生情中的情感体验缺失 | 第27-29页 |
| 3.3 交流表达中的想象体验缺失 | 第29-30页 |
| 3.4 意义建构中的升华体验缺失 | 第30-34页 |
| 4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 | 第34-42页 |
| 4.1 创设情境,激活感知体验 | 第34-36页 |
| 4.1.1 情境创设的原则 | 第34页 |
| 4.1.2 情境创设的方法 | 第34-36页 |
| 4.2 诵读引导、强化情感体验 | 第36-37页 |
| 4.2.1 教师范读 | 第37页 |
| 4.2.2 指导诵读 | 第37页 |
| 4.3 交流探讨,丰富想象体验 | 第37-39页 |
| 4.3.1 有效设问,挖掘文本 | 第38页 |
| 4.3.2 鼓励个性体验表达 | 第38-39页 |
| 4.4 总结评价,升华体验 | 第39-42页 |
| 4.4.1 在总结中建构意义 | 第39页 |
| 4.4.2 在拓展中建构意义 | 第39-42页 |
| 5 实践反馈 | 第42-48页 |
| 5.1 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课堂气氛融洽而活跃 | 第42-43页 |
| 5.2 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 第43-45页 |
| 5.3 课堂发言的深度有所提升 | 第45-48页 |
| 结语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附录1 | 第52-53页 |
| 附录2 | 第53-54页 |
| 附录3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