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新时期我国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研究--以高陵县政务服务中心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8-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综述第10-12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和框架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研究框架第13-14页
第二章 政务服务中心及其理论依据第14-19页
    2.1 政务服务中心概述第14-17页
        2.1.1 政务服务中心的概念辨析第14-15页
        2.1.2 政务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第15-16页
        2.1.3 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模式和共同特点第16页
        2.1.4 政务服务中心的分类第16-17页
    2.2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理论依据第17-19页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17-18页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第18页
        2.2.3 无缝隙政府理论第18-19页
第三章 新时期我国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现状、面临问题及原因分析第19-32页
    3.1 我国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现状第19-22页
        3.1.1 我国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情况第19-21页
        3.1.2 我国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成效第21-22页
    3.2 存在问题第22-27页
        3.2.1 政务服务中心定位不清第22-23页
        3.2.2 条块分割管理问题突出,授权不到位第23-24页
        3.2.3 监管乏力,协调难度大第24-26页
        3.2.4 技术创新不足第26-27页
    3.3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第27-32页
        3.3.1 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支持第27-28页
        3.3.2 管理体制不健全第28-29页
        3.3.3 监督不足第29-30页
        3.3.4 电子政务发展滞后第30-32页
第四章 陕西省高陵县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实践与启示第32-37页
    4.1 高陵县政务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第32-34页
    4.2 高陵县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情况第34-35页
    4.3 高陵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主要经验第35-36页
    4.4 高陵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启示第36-37页
第五章 新时期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对策分析第37-43页
    5.1 深化制度创新,明确政务服务中心的主体地位第37-38页
        5.1.1 明确政务服务中心的合法地位第37页
        5.1.2 准确界定政务服务中心的机构性质第37-38页
    5.2 规范政务服务中心的管理职能第38-39页
        5.2.1 充分向政务服务中心授权第38页
        5.2.2 合理设定窗口数量和工作人员第38-39页
        5.2.3 大力发展跨部门并联审批第39页
    5.3 提升政务服务中心监管效能第39-41页
        5.3.1 建立政务服务中心的综合协调机制第39-40页
        5.3.2 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机制第40页
        5.3.3 建立多重监督机制第40-41页
    5.4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积极推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第41-43页
        5.4.1 切实转变观念第41页
        5.4.2 构建网络服务技术体系第41-42页
        5.4.3 统一规划网络平台第42-43页
研究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9页
致谢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MESim的客车ECAS车身高度及整车姿态控制研究
下一篇:大马力拖拉机电液悬挂系统耕深自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