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空气悬架系统概述 | 第12页 |
1.2 电控空气悬架系统 | 第12-18页 |
1.2.1 ECAS系统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1.2.2 ECAS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3 ECAS车高调节与姿态控制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4 ECAS车高调节与姿态控制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8-21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ECAS整车车高调节系统建模 | 第21-35页 |
2.1 ECAS整车车高调节原理 | 第21-23页 |
2.2 ECAS整车车高调节系统数学建模 | 第23-30页 |
2.2.1 单组空气弹簧模型数学表达式 | 第24-26页 |
2.2.2 单轮悬架系统动力学表达式 | 第26-27页 |
2.2.3 ECAS整车车高调节系统动力学表达式 | 第27-30页 |
2.3 基于AMESim的ECAS整车车高调节系统物理建模 | 第30-34页 |
2.3.1 AMESim仿真平台简介 | 第30页 |
2.3.2 AMESim仿真平台的主要优势 | 第30-31页 |
2.3.3 AMESim仿真模型建模思路 | 第31页 |
2.3.4 ECAS整车车身高度调节系统物理模型建立 | 第31-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器设计 | 第35-52页 |
3.1 ECAS整车车高调节过程分析 | 第35-38页 |
3.1.1 ECAS车高调节模式 | 第36-37页 |
3.1.2 ECAS空气弹簧充放气方案设定 | 第37-38页 |
3.2 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方案 | 第38-40页 |
3.3 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理论 | 第40-43页 |
3.3.1 滑模变结构控制简介 | 第40-42页 |
3.3.2 基于趋近律的滑模控制 | 第42-43页 |
3.3.3 滑模变结构控制策略设计 | 第43页 |
3.4 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设计 | 第43-49页 |
3.4.1 ECAS车高调节滑模变结构控制设计 | 第44-45页 |
3.4.2 ECAS整车车身姿态滑模变结构控制设计 | 第45-47页 |
3.4.3 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输出分配规则 | 第47-48页 |
3.4.4 控制信号输出模块设计 | 第48-49页 |
3.5 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器模型搭建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系统联合仿真 | 第52-61页 |
4.1 联合仿真概述 | 第52-53页 |
4.2 基于AMESim仿真平台的联合仿真技术 | 第53-56页 |
4.2.1 联合仿真的目的及意义 | 第53页 |
4.2.2 联合仿真系统设置 | 第53-54页 |
4.2.3 联合仿真的基本原理 | 第54-56页 |
4.3 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联合仿真 | 第56-60页 |
4.3.1 联合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4.3.2 联合仿真结果分析 | 第57-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ECAS车高调节与整车姿态控制实车试验 | 第61-74页 |
5.1 ECAS实车车高调节控制系统设计 | 第61-65页 |
5.1.1 试验方案 | 第61-63页 |
5.1.2 试验仪器 | 第63-65页 |
5.2 ECAS车高调节控制策略实现 | 第65-69页 |
5.2.1 D2P平台简介 | 第65-67页 |
5.2.2 基于D2P的系统控制开发流程 | 第67-69页 |
5.3 ECAS客车车高调节系统标定 | 第69-71页 |
5.3.1 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 第70-71页 |
5.3.2 车身高度模式的标定 | 第71页 |
5.4 实车试验分析 | 第71-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六章 研究总结和展望 | 第74-76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4-75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