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7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2.1 材料 | 第17-18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17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7-18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8-24页 |
2.2.1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及分组 | 第18-19页 |
2.2.2 标本的收集 | 第19页 |
2.2.3 一般状态的观察及生化指标的检测 | 第19页 |
2.2.4 肾组织及线粒体形态学观察 | 第19-20页 |
2.2.5 肾组织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检测 | 第20-23页 |
2.2.6 肾脏线粒体的功能的检测 | 第23页 |
2.2.7 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相关蛋白VDAC、Cyto C、Mfn-2 的表达 | 第23-24页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结果 | 第26-33页 |
3.1 一般状况的观察 | 第26页 |
3.2 各组大鼠BUN、SCr、UAER的比较 | 第26页 |
3.3 各组大鼠病理形态的观察 | 第26-27页 |
3.4 各组大鼠肾组织超微结构的比较 | 第27-28页 |
3.5 各组大鼠肾皮质MDA含量及SOD活力的比较 | 第28-29页 |
3.6 各组大鼠肾脏线粒体功能的比较 | 第29页 |
3.7 各组大鼠肾脏线粒体VDAC表达的变化 | 第29-30页 |
3.8 各组大鼠肾脏线粒体Mfn-2 表达的变化 | 第30-31页 |
3.9 各组大鼠肾脏线粒体Cyto C表达的变化 | 第31-33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3-39页 |
4.1 糖尿病肾病(DN)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33页 |
4.2 氧化应激、线粒体、细胞凋亡与DN关系的探讨 | 第33-37页 |
4.3 新型CB1受体拮抗剂ZH101S的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37-3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综述 | 第46-62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在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