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1-12页
        1.2.1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1-12页
        1.2.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2页
    1.3 钠离子电池简介第12-13页
    1.4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简介第13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与原理第15-20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5-16页
        2.1.1 仪器与设备第15页
        2.1.2 实验试剂第15-16页
    2.2 材料结构表征第16页
        2.2.1 X射线衍射(XRD)第16页
        2.2.2 表面形貌和结构分析第16页
    2.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表征第16-17页
        2.3.1 循环伏安法(CV)第16-17页
        2.3.2 恒流充放电法第17页
    2.4 固体核磁共振实验第17-20页
        2.4.1 二维交换核磁共振实验第17-18页
        2.4.2 ~(13)C fp-RFDR双量子-单量子(DQ-SQ)实验第18-20页
第三章 MoS_2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第20-38页
    3.1 实验部分第20-22页
        3.1.1 MoS_2材料的制备第20-21页
        3.1.2 MoS_2材料的电化学表征第21-22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22-37页
        3.2.1 MoS_2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表征第22-27页
        3.2.2 MoS_2材料的电化学测试第27-37页
    3.3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聚氧乙烯-六氟砷酸锂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表征第38-43页
    4.1 实验部分第38-39页
        4.1.1 材料制备第38-39页
        4.1.2 固体核磁共振实验第3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39-41页
        4.2.1 αPEO/LiAsF_6的~(13)C谱归属第39-40页
        4.2.2 β相PEO/LiAsF_6的~(13)C谱归属第40-41页
    4.3 小结第41-43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3-44页
    5.1 总结第43页
    5.2 展望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8页
后记第48-49页
发表的文章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扩张适用趋势及限制思路
下一篇:论我国刑法中抽象危险犯的适度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