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导言 | 第9-15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价值及意义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四、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论文结构 | 第13页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13-15页 |
第一章 非法集资之基本概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相关概念定位 | 第15-16页 |
一、行为的区分 | 第15-16页 |
二、行为区分的意义 | 第16页 |
第二节 不同融资方式视角下的非法集资类犯罪 | 第16-21页 |
一、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 第17-18页 |
二、不同融资方式视角下的非法集资犯罪分类 | 第18-21页 |
第二章 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扩张适用趋势 | 第21-30页 |
第一节 非法集资类犯罪体系的扩张趋势 | 第21-27页 |
一、非法集资类犯罪的立法演变 | 第21-26页 |
二、非法集资类犯罪的扩张适用趋势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口袋罪”趋势 | 第27-30页 |
一、口袋罪的变迁 | 第27-28页 |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口袋罪”趋势 | 第28-30页 |
第三章 非法集资类犯罪扩张适用的限制思路 | 第30-39页 |
第一节 刑法谦抑性的回归 | 第30-33页 |
一、非法集资类犯罪频发的社会原因 | 第30-31页 |
二、谦抑性视角下融资权的权利正当性分析 | 第31-33页 |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下形式违法性与实质违法性的统一 | 第33-36页 |
一、罪刑法定原则下对“存款”一词解释的回归 | 第33-35页 |
二、对不特定对象宣传的实质内涵 | 第35-36页 |
第三节 金融法体系与刑法体系的重新构建 | 第36-39页 |
一、刑法规制思路的设计 | 第37页 |
二、扩展“证券”一词的含义 | 第37-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