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硅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单晶硅纳米切削过程中刀具磨损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3-30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2 单晶硅纳米切削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4-20页
        1.2.1 单晶硅的纳米切削机理第15-17页
        1.2.2 单晶硅纳米切削的实验研究第17-18页
        1.2.3 单晶硅纳米切削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18-20页
    1.3 金刚石刀具磨损的研究现状第20-25页
        1.3.1 金刚石刀具的磨损机理第20-22页
        1.3.2 金刚石刀具磨损的实验研究第22-23页
        1.3.3 金刚石刀具磨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第23-25页
    1.4 金刚石石墨化的研究现状第25-28页
        1.4.1 金刚石的石墨化机理第25-27页
        1.4.2 金刚石石墨化的影响因素第27-28页
    1.5 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第28-29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9-30页
第2章 纳米切削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及金刚石石墨化的分析第30-48页
    2.1 引言第30页
    2.2 分子动力学基本思想和理论基础第30-38页
        2.2.1 纳米切削的仿真模型第31页
        2.2.2 模拟参数第31-37页
        2.2.3 金刚石和石墨的表征方法第37-38页
    2.3 金刚石石墨化分析第38-44页
        2.3.1 结构分析第38-39页
        2.3.2 分子动力学仿真分析第39-44页
    2.4 纳米切削的分子动力学刀具模型第44-47页
        2.4.1 传统刀具模型的修正第44-45页
        2.4.2 修正刀具模型的验证第45-47页
    2.5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3章 单晶硅纳米切削机理的研究第48-71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大规模分子动力学模型及切削参数第48-49页
    3.3 各向异性对单晶硅纳米切削的影响第49-63页
        3.3.1 表面完整性第50-53页
        3.3.2 切屑的分析第53-55页
        3.3.3 剪切变形及应力分析第55-60页
        3.3.4 单晶硅的材料去除机理第60-62页
        3.3.5 单晶硅中的温度分布第62-63页
    3.4 切削参数对单晶硅纳米切削的影响第63-69页
        3.4.1 刀具前角和后角的影响第63-65页
        3.4.2 刃口半径的影响第65-67页
        3.4.3 背吃刀量的影响第67-69页
    3.5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4章 金刚石刀具石墨化磨损机理的研究第71-91页
    4.1 引言第71页
    4.2 分子动力学模型与切削参数第71-72页
    4.3 金刚石刀具石墨化磨损机理的研究第72-83页
        4.3.1 低温时金刚石刀具的磨损第73-79页
        4.3.2 温度对金刚石刀具磨损的影响第79-83页
    4.4 各向异性对金刚石刀具抗磨损能力的影响第83-89页
        4.4.1 金刚石刀具磨损结果分析第83-88页
        4.4.2 金刚石刀具的温度分析第88页
        4.4.3 金刚石刀具的摩擦系数分析第88-89页
    4.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5章 刀具几何形状对金刚石刀具磨损的影响第91-111页
    5.1 引言第91页
    5.2 分子动力学模型与切削参数第91-92页
    5.3 刀具角度对金刚石刀具磨损的影响第92-104页
        5.3.1 前角和后角的影响第92-96页
        5.3.2 前刀面磨损的分析第96-101页
        5.3.3 后刀面磨损的分析第101-104页
    5.4 后表面微结构对刀具磨损的影响第104-109页
        5.4.1 微沟槽深度的影响第105-107页
        5.4.2 微沟槽密度的影响第107-109页
    5.5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结论第111-114页
参考文献第114-12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127-129页
致谢第129-130页
个人简历第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几类反问题与奇异摄动问题的变分方法
下一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