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31页 |
1.1 碳量子点概述 | 第9-10页 |
1.2 碳点的结构与性质 | 第10-12页 |
1.2.1 化学结构 | 第10页 |
1.2.2 光学特性 | 第10-12页 |
1.2.3 光电转化以及电致发光特性 | 第12页 |
1.2.4 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1.3 碳点的制备方法 | 第12-17页 |
1.3.1 自上而下法 | 第12-14页 |
1.3.2 自下而上法 | 第14-17页 |
1.4 碳点的应用 | 第17-21页 |
1.4.1 生物成像 | 第17-19页 |
1.4.2 分析检测 | 第19-20页 |
1.4.3 光电催化 | 第20-21页 |
1.4.4 其他应用 | 第21页 |
1.5 选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31页 |
第二章 以尿素和丙二酸为原料水热法一步合成碳点用于苦味酸检测 | 第31-53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1-34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31-33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2.3 荧光碳点的制备 | 第33页 |
2.2.4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 | 第33-34页 |
2.2.5 荧光法测定PA | 第34页 |
2.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4-47页 |
2.3.1 碳点的相关表征 | 第34-37页 |
2.3.2 水热法制备碳点的条件优化 | 第37-39页 |
2.3.3 碳点对PA的荧光响应 | 第39-43页 |
2.3.4 检测PA的荧光传感体系的条件优化 | 第43-44页 |
2.3.5 PA猝灭碳点荧光的反应机理 | 第44-47页 |
2.3.6 实际水样中PA的检测 | 第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第三章 以洋葱汁为前驱体水热法绿色合成荧光碳点用于pH传感的研究 | 第53-71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3-5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3.2.3 荧光碳点的制备 | 第55页 |
3.2.4 荧光量子产率的测量 | 第55页 |
3.2.5 荧光法和吸光光度法测定pH | 第55页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55-66页 |
3.3.1 碳点的相关表征 | 第55-58页 |
3.3.2 水热法合成碳点的条件优化 | 第58-61页 |
3.3.3 碳点对pH的荧光响应 | 第61-63页 |
3.3.4 碳点对pH荧光传感的机理 | 第63-64页 |
3.3.5 pH荧光传感体系的条件优化 | 第64-65页 |
3.3.6 实际水样中pH的测定 | 第65-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第四章 pH响应性荧光碳点用于溶解氨的测定 | 第71-80页 |
4.1 引言 | 第7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1-73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71-72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72-73页 |
4.2.3 荧光法测定溶解氨 | 第73页 |
4.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73-77页 |
4.3.1 荧光法测定溶解氨的机理讨论 | 第73-74页 |
4.3.2 荧光法测定溶解氨 | 第74-76页 |
4.3.3 溶解氨荧光传感体系的条件优化 | 第76页 |
4.3.4 实际水样中溶解氨的检测 | 第76-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部分相关论文题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