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金属冠醚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0页 |
1.1.1 [-M-N-O-]为重复单元的金属冠醚 | 第13-17页 |
1.1.2 [-M-N-N-]为重复单元的金属冠醚 | 第17-20页 |
1.2 金属冠醚的性质及其应用 | 第20-22页 |
1.2.1 生物及药物活性 | 第20-21页 |
1.2.2 分子识别 | 第21页 |
1.2.3 磁学性质 | 第21页 |
1.2.4 光学性质 | 第21-22页 |
1.2.5 在催化领域的应用 | 第22页 |
1.3 选题依据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36页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4-25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2.2 配位剂的合成 | 第25-27页 |
2.2.1 吡嗪2羧酸的合成 | 第25页 |
2.2.2 吡嗪2羧酸乙酯的合成 | 第25-26页 |
2.2.3 吡嗪2羟肟酸的合成 | 第26页 |
2.2.4 5-甲基吡嗪2羧酸乙酯的合成 | 第26-27页 |
2.2.5 5-甲基吡嗪2羟肟酸的合成 | 第27页 |
2.3 配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的培养 | 第27-30页 |
2.3.1 PrCu_5(pyzha)_5(H_2O)5 (OCH_3) (NO_3)_2 (1)合成与晶体培养 | 第27-28页 |
2.3.2 [TbCu_5(pyzha)_5(H_2O)_7(NO_3)]·NO_3·ClO_4 (2)合成与晶体培养 | 第28页 |
2.3.3 [YCu_5(pyzha)_5(H_2O)_6(OCH_3)(NO_3)(ClO_4)_2]·H_2O (3)合成与晶体培养 | 第28页 |
2.3.4 [TmCu_5(pyzha)_5(H_2O)_8]·2(NO_3)·ClO_4·H_2O (4)合成与晶体培养 | 第28页 |
2.3.5 [GdCu_5(pyzha)_5(H_2O) 8(ClO_4)_2]·NO_3 (5)合成与晶体培养 | 第28页 |
2.3.6 {[ErCu_5(pyzha)_5(OCH_3)_3(NO_3)_1(ClO_4)_2]·H_2O}n (4)合成与晶体培养 | 第28页 |
2.3.7 [ErCu_5(mpyzha)_5(H_2O)_6(ClO_4)(NO_3)]·2H_2O (7)合成与晶体培养 | 第28页 |
2.3.8 TbCu_5(mpyzha)_5(H_2O)_4(ClO_4) (NO_3) (8)合成与晶体培养 | 第28-29页 |
2.3.9 [GdCu_5(mpyzha)_5(H_2O)_5(μ-NO_3)(NO_3)]_2 (9)合成与晶体培养 | 第29页 |
2.3.10 配位剂与配合物合成路线总结 | 第29-30页 |
2.4 X-射线衍射实验和单晶结构分析 | 第30-31页 |
2.4.1 X-射线衍射实验 | 第30-31页 |
2.4.2 单晶结构分析 | 第31页 |
2.5 谱学实验 | 第31-36页 |
2.5.1 红外光谱 | 第31页 |
2.5.2 紫外-可见光谱 | 第31-32页 |
2.5.3 荧光光谱 | 第32页 |
2.5.4 热重TGA-DTA | 第32-36页 |
第3章 单晶结构解析及讨论 | 第36-68页 |
3.1 配合物PrCu_5(pyzha)_5(H_2O)5 (OCH_3) (NO_3)_2 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36-40页 |
3.2 配合物[TbCu_5(pyzha)_5(H_2O)_7(NO_3)]·NO_3·ClO_4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0-43页 |
3.3 配合物[YCu_5(pyzha)_5(H_2O)_6(OCH_3)(NO_3)(ClO_4)_2]·H_2O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3-46页 |
3.4 配合物[TmCu_5(pyzha)_5(H_2O)_8]·2(NO_3)·ClO_4·H_2O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3.5 配合物[GdCu_5(pyzha)_5(H_2O) 8(ClO_4)_2]·NO_3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8-51页 |
3.6 配位聚合物{[ErCu_5(pyzha)_5(OCH_3)_3(NO_3)1(ClO_4)_2]·H_2O}n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1-56页 |
3.7 配合物[ErCu_5(mpyzha)_5(H_2O)_6(ClO_4)(NO_3)]·2H_2O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6-59页 |
3.8 配合物[TbCu_5(mpyzha)_5(H_2O)_4(ClO_4) (NO_3)]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9-62页 |
3.9 配合物[GdCu_5(mpyzha)_5(H_2O)_5(μ-NO_3)(NO_3)]2 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62-65页 |
3.10 配合物结构分析总结 | 第65-68页 |
第4章 谱图结构表征及分析 | 第68-88页 |
4.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68-70页 |
4.1.1 配位剂的IR图谱分析 | 第68-69页 |
4.1.2 配合物的红外图谱分析 | 第69-70页 |
4.2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70-73页 |
4.3 荧光光谱分析 | 第73-77页 |
4.3.1 荧光光谱数据 | 第73-74页 |
4.3.2 有机配体的荧光光谱数据及分析 | 第74-77页 |
4.4 TGA-DTA联用谱图分析 | 第77-88页 |
4.4.1 化合物pyzha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77页 |
4.4.2 化合物mpyzha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77-78页 |
4.4.3 配合物PrCu_5(pyzha)_5(H_2O)_5(OCH_3)(NO_3)_2 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78-79页 |
4.4.4 配合物TbCu_5(pyzha)_5(H_2O)_7(NO_3)]·NO_3·ClO_4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79-80页 |
4.4.5 配合物[YCu_5(pyzha)_5(H_2O)_6(OCH_3)(NO_3)(ClO_4)_2]·H_2O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80-81页 |
4.4.6 配合物[TmCu_5(pyzha)_5(H_2O)_8]·2(NO_3)·ClO_4·H_2O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81-82页 |
4.4.7 配合物[GdCu_5(pyzha)_5(H_2O) 8(ClO_4)_2]·NO_3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82-83页 |
4.4.8 配位聚合物{[ErCu_5(pyzha)_5(OCH_3)_3(NO_3)1(ClO_4)_2]·H_2O}n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83页 |
4.4.9 配合物[ErCu_5(mpyzha)_5(H_2O)_6(ClO_4)(NO_3)]·2H_2O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83-84页 |
4.4.10 配合物[TbCu_5(mpyzha)_5(H_2O)_4(ClO_4) (NO_3)]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84-85页 |
4.4.11 配合物[[GdCu_5(mpyzha)_5(H_2O)_5(μ-NO_3)(NO_3)]_2 的TGA-DTA谱图分析 | 第85-86页 |
4.4.12 TGA-DTA联用谱图分析总结 | 第86-8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2页 |
5.1 总结 | 第88-90页 |
5.2 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附录一 晶体学数据表 | 第104-13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