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旧课程解析几何部分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0页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8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8-9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我国数学课程的发展 | 第10-11页 |
·解析几何发展 | 第11页 |
·高中的解析几何 | 第11-13页 |
·国外教材的比较研究 | 第13-14页 |
·我国教材的比较研究 | 第14-16页 |
第三章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 | 第16-36页 |
·教学理念的比较 | 第16-25页 |
·99《大纲》的课程理念 | 第16-17页 |
·03《大纲》的课程理念 | 第17-20页 |
·《标准》的课程理念 | 第20-24页 |
·《大纲》和《标准》课程理念的比较 | 第24-25页 |
·课程目标的比较 | 第25-30页 |
·99 大纲的教学目的 | 第25页 |
·03 大纲的教学目的 | 第25-26页 |
·《标准》的课程目标 | 第26-27页 |
·《大纲》和《标准》课程目标的比较 | 第27-30页 |
·教学评价的比较 | 第30-36页 |
·大纲的课程评价 | 第30-31页 |
·《标准》的课程评价 | 第31-34页 |
·《大纲》和《标准》评价体系的比较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解析几何部分三套教材的比较 | 第36-51页 |
·三套教材书本的变化 | 第36-37页 |
·三套教材结构体系安排的对比 | 第37-38页 |
·三套教材内容的对比 | 第38-43页 |
·内容的变化对比 | 第38-42页 |
·目标要求及难度的对比 | 第42-43页 |
·三套教材习题的比较 | 第43-47页 |
·习题数量的比较 | 第44页 |
·习题类型的比较 | 第44-47页 |
·三套教材呈现方式的不同 | 第47-51页 |
·章头引言的比较 | 第47-48页 |
·概念引入的比较 | 第48-49页 |
·栏目设置的比较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总结、思考及建议 | 第51-53页 |
第六章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