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载货商用车悬架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悬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商用车空气悬架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带提升桥牵引车的结构特点及其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17-27页 |
2.1 带提升桥牵引车的结构特点 | 第17-18页 |
2.2 空气悬架系统 | 第18-20页 |
2.3 提升桥空气悬架的结构特点 | 第20-21页 |
2.3.1 提升桥空气悬架的结构特点 | 第20页 |
2.3.2 空气悬架系统基本参数选择 | 第20-21页 |
2.4 整车总体布置平面图的创建与分析 | 第21-24页 |
2.5 车辆整车系统CAD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提升桥空气悬架用空气弹簧的静态垂向刚度特性分析 | 第27-37页 |
3.1 提升桥空气悬架用空气弹簧的基本结构 | 第27-28页 |
3.2 空气弹簧的刚度特性理论分析 | 第28-29页 |
3.3 空气弹簧系统的有限元模型 | 第29-32页 |
3.4 帘线参数对空气弹簧垂向静刚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3.5 正交实验表的选取及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3.6 验证试验 | 第3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提升桥空气悬架导向机构及提升机构的设计与优化 | 第37-43页 |
4.1 空气悬架提升桥分类 | 第37-38页 |
4.2 提升桥空气悬架导向机构的强度分析及优化 | 第38-40页 |
4.3 提升桥空气悬架系统提升臂的强度分析及优化 | 第40-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带提升桥牵引车前桥悬架的仿真与验证 | 第43-53页 |
5.1 前桥悬架的结构特征 | 第43-46页 |
5.2 牵引车前悬架有限元模型的创建与验证 | 第46-49页 |
5.2.1 前悬架钢板弹簧三维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5.2.2 前悬架钢板弹簧的有限元分析 | 第47-49页 |
5.3 前桥悬架的特性试验 | 第49-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带提升桥空气悬架牵引车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3-63页 |
6.1 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概述 | 第53-54页 |
6.2 ADAMS/View的建模流程 | 第54-55页 |
6.3 基于ADAMS/View创建牵引车整车模型 | 第55-62页 |
6.3.1 车辆主参考系的选取 | 第56-57页 |
6.3.2 车辆路面—轮胎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6.3.3 车辆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6.3.4 车辆车架模型的建立 | 第59-60页 |
6.3.5 车辆整车模型的建立 | 第60-61页 |
6.3.6 多体动力学自由度和静平衡的验证 | 第61-6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带提升桥空气悬架系统对牵引车行驶平顺性的影响 | 第63-71页 |
7.1 行驶平顺性的概述及评价方法 | 第63-65页 |
7.1.1 行驶平顺性的概述 | 第63页 |
7.1.2 振动舒适性评价方法 | 第63-65页 |
7.2 不同工况下,整车平顺性的仿真分析 | 第65-68页 |
7.2.1 仿真输出步长 | 第65-66页 |
7.2.2 整车空载工况下平顺性的仿真分析 | 第66页 |
7.2.3 整车中高载工况下平顺性仿真分析 | 第66-67页 |
7.2.4 整车满载工况下平顺性仿真分析 | 第67-68页 |
7.3 道路友好性概述及其评价方法 | 第68-69页 |
7.4 中高载工况下,整车道路友好性仿真分析 | 第69-70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5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71-72页 |
8.2 工作展望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