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第11-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3 论文主要框架 | 第12-13页 |
第2章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 | 第13-21页 |
2.1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相关概念 | 第13-16页 |
2.1.1 小微企业认定标准 | 第13-14页 |
2.1.2 小微企业与信用贷款的关系 | 第14页 |
2.1.3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特点 | 第14-15页 |
2.1.4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构成 | 第15-16页 |
2.2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成因 | 第16-17页 |
2.2.1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 | 第16-17页 |
2.2.2 小微企业自身缺陷因素 | 第17页 |
2.2.3 银行内部管理缺陷因素 | 第17页 |
2.3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控制手段 | 第17-20页 |
2.3.1 风险规避 | 第17-18页 |
2.3.2 风险分散 | 第18页 |
2.3.3 风险转移 | 第18-19页 |
2.3.4 风险补偿 | 第19-2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3章A公司信用贷款风险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1-30页 |
3.1 A公司信用贷款案例介绍 | 第21-24页 |
3.1.1 A公司基本经营情况 | 第21-22页 |
3.1.2 A公司信用贷款用途 | 第22-23页 |
3.1.3 A公司信用贷款风险组成分析 | 第23-24页 |
3.1.4 农行CXX支行对A公司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方式 | 第24页 |
3.2 A公司信用贷款风险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4-27页 |
3.2.1 信贷产品缺乏风险控制功能 | 第24-25页 |
3.2.2 风险控制组织构架设计不合理 | 第25页 |
3.2.3 忽视授信之后的风险控制 | 第25-26页 |
3.2.4 信用评估体系不完善 | 第26页 |
3.2.5 忽视贷后管理与监控 | 第26-27页 |
3.3 A公司信用贷款风险控制问题产生原因 | 第27-29页 |
3.3.1 小微信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 | 第27页 |
3.3.2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成本过高 | 第27-28页 |
3.3.3 商业银行缺乏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 | 第28页 |
3.3.4 缺乏科学有效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 第28-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控制策略 | 第30-44页 |
4.1 根据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特点合理设计信贷产品 | 第30-31页 |
4.1.1 完善升级现有信贷产品 | 第30页 |
4.1.2 积极开发新的信贷产品 | 第30-31页 |
4.2 完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组织构架 | 第31-33页 |
4.2.1 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完善小微金融事业部 | 第31-32页 |
4.2.2 建立多层次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控机制 | 第32-33页 |
4.3 健全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评估体系 | 第33-39页 |
4.3.1 充分认识到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 第34页 |
4.3.2 构建完善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估体系 | 第34-39页 |
4.4 提高对小微企业的贷后管理能力 | 第39-40页 |
4.4.1 设置独立的授信贷后管理机构 | 第40页 |
4.4.2 丰富授信贷后管理的手段 | 第40页 |
4.5 建立小微企业特殊风险防控科技平台 | 第40-43页 |
4.5.1 银税互动监控平台 | 第40-42页 |
4.5.2 信用等级评价监控平台 | 第42-4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