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法律社会学论文

法的教育尺度研究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3页
绪言第14-34页
    第一节 研究选题第14-21页
        一、问题缘起第14-20页
        二、选题价值第20-21页
    第二节 研究起点第21-30页
        一、论题前设第21-24页
        二、文献综述第24-30页
    第三节 研究设计第30-34页
        一、研究目标第30页
        二、研究内容第30-31页
        三、研究方法第31页
        四、研究框架第31-33页
        五、研究拟创新点第33-34页
第一章 立论分析——确证教育尺度的法学适用第34-82页
    第一节 法的意义场域第34-49页
        一、法的历史性嬗变第36-39页
        二、法观念的衍生性变革第39-45页
        三、法意义场域的框架性建构第45-49页
    第二节 本体论中的教育尺度第49-70页
        一、意涵和关系第49-60页
        二、适用和类型第60-64页
        三、宗旨和价值第64-70页
    第三节 教育尺度的法之价值第70-82页
        一、应然之理第70-75页
        二、欠缺之因第75-78页
        三、必然之果第78-82页
第二章 尺度建构——健全法的教育尺度体系第82-152页
    第一节 法的教育事理尺度:教育在场的法学原理第82-99页
        一、法依托教育实现社会认知兼容第82-86页
        二、法与教育形成同构共生关系第86-90页
        三、社会的法要求转化成教育上的合理影响第90-93页
        四、不同法域具有不同的教育特性第93-96页
        五、社会成员互喻共享法系统第96-99页
    第二节 法的教育行为尺度:法治实践的教育重构第99-128页
        一、教育原理蕴于法的规范文本中第100-109页
        二、教育机构化于法的组织中第109-114页
        三、教育活动寓于法的运行中第114-120页
        四、教育指数存于法治评估中第120-123页
        五、教育思维融于法治改革中第123-128页
    第三节 法的教育认识尺度:法学研究的教育范式第128-152页
        一、理论立场第128-130页
        二、目标关怀第130-133页
        三、依据根基第133-139页
        四、逻辑路径第139-147页
        五、认知方法第147-152页
第三章 关系处理——找准法尺度中的教育站位第152-168页
    第一节 法的本质尺度与法的教育尺度第152-155页
        一、网络纠缠关系第152-153页
        二、限定服从关系第153-155页
        三、深化认识关系第155页
    第二节 法的教育尺度与其他质的尺度第155-164页
        一、法的教育事理尺度站位及其博弈第156-158页
        二、法的教育行为尺度站位及其协调第158-160页
        三、法的教育认识尺度站位及其关联第160-164页
    第三节 法的教育尺度层面与内在关系第164-168页
        一、依存关系第165-166页
        二、能动关系第166页
        三、对话关系第166-168页
结语第168-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6页
附录:全面依法治国具体政策的教育学建议第186-19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90-192页
后记第192-195页

论文共1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生涯持续学习:测量、特征及相关研究--以重庆市10所普通本科院校为例
下一篇:美国农村教师补充政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