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课题的提出及课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齿轮啮合动力学的研究与现状 | 第10-13页 |
1.2.1 解析法 | 第10-12页 |
1.2.1.1 谐波平衡法 | 第10-11页 |
1.2.1.2 基于分段技术的解析法 | 第11页 |
1.2.1.3 增量谐波平衡法 | 第11-12页 |
1.2.2 数值法 | 第12页 |
1.2.3 实验法 | 第12-13页 |
1.3 齿轮修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齿轮修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我国齿轮修形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齿轮啮合动力学的基础理论 | 第16-25页 |
2.1 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激励 | 第16-22页 |
2.1.1 齿轮轮齿啮合的刚度基础理论 | 第17-20页 |
2.1.2 齿轮轮齿啮合误差的基础理论 | 第20-21页 |
2.1.3 齿轮传动啮合冲击的基础理论 | 第21-22页 |
2.2 齿轮传动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2-23页 |
2.3 齿轮啮合传动的动态特性分析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齿轮啮合传动的仿真分析 | 第25-41页 |
3.1 刚性体和和柔性体动力学的理论框架 | 第25-28页 |
3.2 建立相互啮合齿轮的模型 | 第28-37页 |
3.2.1 传动齿轮副的主要输入参数 | 第28页 |
3.2.2 传动齿轮副的柔性体建模 | 第28-36页 |
3.2.2.1 建立啮合齿轮副的三维模型 | 第28-34页 |
3.2.2.2 柔性体MNF文件的生成 | 第34-35页 |
3.2.2.3 齿轮传动约束条件和加载情况 | 第35-36页 |
3.2.3 齿面撞击参数的选择 | 第36-37页 |
3.3 仿真运动求出齿轮副工作状态下的实际啮合力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齿轮修形方法的选择及修形量的确定 | 第41-57页 |
4.1 渐开线齿形齿轮的修形原理概述 | 第41-47页 |
4.2 通过有限元法分析得出的齿轮接触和修形量情况 | 第47-55页 |
4.2.1 有限元接触理论简介 | 第48-50页 |
4.2.2 建立齿轮的有限元模型 | 第50-51页 |
4.2.3 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创建齿轮接触对 | 第51-52页 |
4.2.4 明确临界条件和负载情况 | 第52-53页 |
4.2.5 为进一步求解设置相应条件 | 第53-54页 |
4.2.6 修形量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2.7 对有限元分析的最终结果进行概括 | 第5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选择齿轮修形的最优曲线 | 第57-65页 |
5.1 确定最优修形曲线的一般准则 | 第57-58页 |
5.2 齿轮修形的实例研究 | 第58-64页 |
5.2.1 根据不同修形曲线各自建模下的结果 | 第58-61页 |
5.2.2 根据动态啮合力确定最佳修形曲线 | 第61-6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6章 仿真修形技术在卸船机减速器中的应用 | 第65-72页 |
6.1 应用举例 | 第65-70页 |
6.2 仿真修形技术的优点与推广应用 | 第70-71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72页 |
7.2 全文展望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