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1.2 氢能的优点和制备技术 | 第16-17页 |
1.2.1 氢能的优点 | 第16-17页 |
1.2.2 氢能的制备技术 | 第17页 |
1.3 光电分解水制氢研究现状 | 第17-25页 |
1.3.1 光电分解水制氢基本原理 | 第17-19页 |
1.3.2 析氢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2 析氢电极的理化性能表征 | 第29-30页 |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 第29页 |
2.2.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电子能谱仪(EDS) | 第29页 |
2.2.3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及电子衍射(SAED) | 第29-30页 |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 | 第30页 |
2.2.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 第30页 |
2.2.6 荧光分光光度计(PL) | 第30页 |
2.3 析氢电极的光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30-32页 |
2.3.1 Mott-Schottky曲线 | 第31页 |
2.3.2 稳态阴极极化法 | 第31页 |
2.3.3 I-t曲线 | 第31页 |
2.3.4 交流阻抗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双层结构MoS_2基体系用于光电催化析氢性能的 | 第32-52页 |
3.1 MoS_2基双层结构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42页 |
3.1.1 MoS_2的制备及表征 | 第32-34页 |
3.1.2 CdS/MoS_2双层的制备及表征 | 第34-37页 |
3.1.3 GO/MoS_2双层的制备及表征 | 第37-39页 |
3.1.4 N-rGO/MoS_2和MoS_2/N-rGO两种双层的制备及表征 | 第39-42页 |
3.2 光学性能 | 第42-44页 |
3.3 光电催化性能 | 第44-5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CdS纳米阵列的制备及CdS@MoS_2核壳杂化结构的光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 第52-78页 |
4.1 CdS纳米阵列的制备及表征 | 第52-55页 |
4.1.1 CdS纳米阵列的制备 | 第52页 |
4.1.2 形貌结构表征 | 第52-55页 |
4.2 CdS@MoS_2核壳杂化结构的制备及其光电催化性能 | 第55-65页 |
4.2.1 CdS@MoS_2核壳杂化结构的制备 | 第55-56页 |
4.2.2 形貌结构 | 第56-59页 |
4.2.3 光学性能 | 第59-60页 |
4.2.4 光电催化性能 | 第60-65页 |
4.3 CdS@MoS_2核壳杂化结构光电催化性能的条件优化 | 第65-75页 |
4.3.1 CdS水热时间对CdS@MoS_2光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5-69页 |
4.3.2 MoS_2的沉积时间对CdS@MoS_2光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69-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8页 |
第五章 N-rGO改性CdS@MoS_2核壳杂化结构的光电催化析氢性能研究 | 第78-86页 |
5.1 CdS@MoS_2/N-rGO三元杂化结构的制备 | 第78页 |
5.2 形貌结构 | 第78-81页 |
5.3 光学性能 | 第81-82页 |
5.4 光电催化性能 | 第82-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4页 |
致谢 | 第94-96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98页 |
作者与导师简介 | 第98-100页 |
附件 | 第100-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