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生物自然发生之争研究-“罗广庭事件”的源与流
中文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绪论 | 第13-19页 |
0.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0.2 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0.3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7页 |
0.4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从自然发生说到生物进化论 | 第19-33页 |
1.1 历史上的自然发生说 | 第19-21页 |
1.2 历史上关于生物自然发生的争论 | 第21-26页 |
1.2.1 微生物发现之前的争论 | 第21-23页 |
1.2.2 微生物发现引发的争论 | 第23-24页 |
1.2.3 巴斯德与普歇的争论 | 第24-26页 |
1.2.4 后续争论 | 第26页 |
1.3 巴斯德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 第26-30页 |
1.4 生物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 第30-32页 |
1.5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二章“罗广庭事件”的起因 | 第33-41页 |
2.1 事件肇始:罗广庭宣扬生物自然发生说 | 第33-36页 |
2.2 罗广庭何以反巴斯德? | 第36-40页 |
2.2.1 罗广庭对于巴斯德微生物学说的认识 | 第37-38页 |
2.2.2 巴斯德的不足 | 第38页 |
2.2.3《生与死》一书的影响 | 第38-39页 |
2.2.4 个人情感因素 | 第39-40页 |
2.2.5 各界人士的敦促帮助 | 第40页 |
2.3 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罗广庭事件”的经过 | 第41-56页 |
3.1 书面上的争论 | 第41-50页 |
3.1.1 质疑者的驳斥 | 第41-47页 |
3.1.2 罗广庭及其支持者的回应 | 第47-49页 |
3.1.3 中立者的态度 | 第49-50页 |
3.1.4 小结 | 第50页 |
3.2 公开辩论与实验验证 | 第50-53页 |
3.2.1 公开辩论 | 第50-51页 |
3.2.2 公开实验 | 第51-53页 |
3.3 事件后续 | 第53-54页 |
3.4 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罗广庭事件”的评价与启示 | 第56-60页 |
4.1 罗广庭“新说”被接受之成因分析 | 第56-57页 |
4.2“罗广庭事件”的评价 | 第57-59页 |
4.3 通过争论深化科学认识 | 第59页 |
4.4 小结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