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人遗制》车制内容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引言 | 第15-22页 |
第一章 《梓人遗制》车制文本分析 | 第22-29页 |
1.1 车制文本性质及特点 | 第22-24页 |
1.2 车制文本结构及语言 | 第24-26页 |
1.3 车制文本成因分析 | 第26-29页 |
第二章 《梓人遗制》古车类型风格分析 | 第29-46页 |
2.1 古车类型及其分类 | 第29-31页 |
2.2 古车形制风格特征 | 第31-43页 |
2.2.1 车轮形制风格特征 | 第32-35页 |
2.2.2 车身形制风格特征 | 第35-37页 |
2.2.3 厢舆形制风格特征 | 第37-43页 |
2.3 古车形制风格渊源 | 第43-46页 |
第三章 《梓人遗制》制车技术特色分析 | 第46-55页 |
3.1 制车技术分析 | 第46-52页 |
3.1.1 车轮制作技术及标准 | 第46-49页 |
3.1.2 车身制作技术及标准 | 第49-50页 |
3.1.3 车楼子制作技术及标准 | 第50-51页 |
3.1.4 护泥板等制作技术及标准 | 第51-52页 |
3.2 制车流程分析 | 第52-55页 |
3.2.1 坐车木料选材 | 第53页 |
3.2.2 坐车部件加工 | 第53页 |
3.2.3 坐车装饰绘图 | 第53-54页 |
3.2.4 坐车部件组装 | 第54-55页 |
第四章 《梓人遗制》车制文化内涵分析 | 第55-62页 |
4.1 中原礼制文化 | 第55-58页 |
4.1.1 螭首辕饰及其等级文化内涵 | 第55-57页 |
4.1.2 屏风装饰及其等级文化内涵 | 第57-58页 |
4.2 北方草原文化 | 第58-61页 |
4.2.1 驼车及其草原文化内涵 | 第58页 |
4.2.2 云纹图案及其草原文化内涵 | 第58-60页 |
4.2.3 亭子车穹庐形制及其草原文化内涵 | 第60-61页 |
4.3 多元宗教文化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工匠精神与技术发展启示 | 第62-68页 |
5.1 薛景石其人与金元时代 | 第62-63页 |
5.2 匠梓演变与工匠精神 | 第63-66页 |
5.3 技术发展的启示 | 第66-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附录:古车分类及《梓人遗制》古车类型归属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