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文献回顾与研究述评 | 第14-17页 |
1.2.1 国外研究 | 第14-16页 |
1.2.2 国内研究 | 第16-17页 |
1.2.3 研究述评 | 第17页 |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 第17-18页 |
1.3.1 研究问题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3.3 论文结构 | 第18页 |
1.4 解决的问题 | 第18-20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 | 第20-29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2.1.1 信贷风险的含义 | 第20-21页 |
2.1.2 房地产信贷风险特征 | 第21-22页 |
2.2 风险管理目标和原则 | 第22-23页 |
2.2.1 风险管理的内涵 | 第22页 |
2.2.2 风险管理原则 | 第22-23页 |
2.2.3 风险管理目标 | 第23页 |
2.3 风险管理框架和程序 | 第23-24页 |
2.3.1 风险管理框架 | 第23-24页 |
2.3.2 风险管理程序和方法 | 第24页 |
2.4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概述 | 第24-25页 |
2.5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问题存在的成因 | 第25-29页 |
2.5.1 内部因素 | 第25-26页 |
2.5.2 外部因素 | 第26-29页 |
第3章 农行通辽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现状与问题 | 第29-41页 |
3.1 农行通辽分行介绍 | 第29页 |
3.2 农行通辽分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现状 | 第29-31页 |
3.3 农行通辽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来源分析 | 第31-34页 |
3.3.1 政策风险 | 第31页 |
3.3.2 市场风险 | 第31-32页 |
3.3.3 信用风险 | 第32-33页 |
3.3.4 操作风险 | 第33-34页 |
3.4 农行通辽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管理流程 | 第34-36页 |
3.4.1 房地产信贷风险识别 | 第34-35页 |
3.4.2 信贷风险评估 | 第35页 |
3.4.3 风险控制 | 第35页 |
3.4.4 风险处理 | 第35-36页 |
3.5 农行通辽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 | 第36-41页 |
3.5.1 控制环境不到位 | 第36-37页 |
3.5.2 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缺陷 | 第37页 |
3.5.3 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 第37-38页 |
3.5.4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 第38页 |
3.5.5 员工道德的观念问题 | 第38-41页 |
第4章 完善农行通辽分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 | 第41-47页 |
4.1 构建房地产信贷项目风险的事前预警机制 | 第41-42页 |
4.1.1 建立健全房地产行业景气监测体系 | 第41页 |
4.1.2 建立健全房地产行业授信动态监测体系 | 第41页 |
4.1.3 建立健全房地产信贷信息共享机制和控制联动合作体系 | 第41-42页 |
4.2 房地产信贷项目上加强管理 | 第42-43页 |
4.3 拓宽房地产信贷风险的事后转移渠道 | 第43页 |
4.4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 | 第43-47页 |
4.4.1 完善组织构架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 第44页 |
4.4.2 风险控制系统的建设 | 第44-45页 |
4.4.3 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 第45-46页 |
4.4.4 加大稽核监督的力度 | 第46-47页 |
第5章 完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的宏观环境 | 第47-51页 |
5.1 建立健全客户信息管理机制 | 第47-48页 |
5.2 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 第48-49页 |
5.3 建立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 | 第49页 |
5.4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9-50页 |
5.5 创新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方法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6.1 结论 | 第51-52页 |
6.2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