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基于曾国藩家书的文本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选题的缘由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7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0-12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二、拟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曾国藩家书及其伦理思想背景 | 第12-21页 |
第一节 曾国藩家书及其影响 | 第12-14页 |
一、家书概述 | 第12页 |
二、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三、后世影响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曾国藩伦理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4-16页 |
一、浮湛连蹇的个人成长背景 | 第14-15页 |
二、风云开阖的社会背景 | 第15-16页 |
第三节 曾国藩伦理思想的理论根源 | 第16-21页 |
一、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 | 第16-17页 |
二、湖湘文化的影响 | 第17-18页 |
三、曾氏家训的继承与发展 | 第18-21页 |
第三章 曾国藩家书中的主要伦理思想 | 第21-42页 |
第一节 以自省修身为基础的个体道德 | 第21-29页 |
一、严谨治学 | 第21-25页 |
二、克已慎独 | 第25-27页 |
三、自我反思 | 第27-29页 |
第二节 以孝悌勤俭为原则的家庭伦理 | 第29-36页 |
一、孝悌为本 | 第29-32页 |
二、勤俭持家 | 第32-34页 |
三、和睦至上 | 第34-36页 |
第三节 以诚恕和谐为核心的社会伦理 | 第36-42页 |
一、和谐处理上下级关系 | 第37-40页 |
二、思报社会之恩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曾国藩伦理思想的评价与启示 | 第42-52页 |
第一节 曾国藩家书及其伦理思想的历史意义 | 第42-47页 |
一、以身作则,树立道德楷模 | 第42-43页 |
二、家庭和睦,家教思想影响深远 | 第43-45页 |
三、培养人才,社会贡献突出 | 第45-47页 |
第二节 曾国藩伦理思想的历史局限 | 第47-49页 |
一、一定程度的封建残余 | 第47-48页 |
二、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 | 第48-49页 |
第三节 曾国藩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49-52页 |
一、提升道德修养,完善个体人格 | 第49-50页 |
二、继承发扬传统家庭美德 | 第50-51页 |
三、促进社会关系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