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现代文学(1919~1949年)论文

“远离政治”的姿态和“文化中国”的反抗--1937-1945年东北沦陷区“纯文学”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7-16页
    一、问题的提出及文学史意义第7-8页
    二、关于研究现状和相关概念第8-16页
第一章 东北沦陷区特殊社会文化环境下“纯文学”发展脉络第16-24页
    第一节 东北沦陷区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第16-20页
    第二节 特殊社会文化环境下依托报刊杂志发展的“纯文学”第20-24页
第二章 东北沦陷区“纯文学”的存在形态第24-41页
    第一节 “隐晦大于沉默”——《文选》杂志与“纯文学”方针的选择第24-28页
    第二节 对“纯文艺”绝对价值的维护——《青年文化》杂志与“纯文学”发展第28-32页
    第三节 “沦陷区人生百态的写实”——《明明》杂志与“纯文学”发展第32-34页
    第四节 “可否纯文艺化的纠正”——《新满洲》杂志与“纯文学”发展第34-41页
第三章 东北沦陷区“纯文学”与“文化中国”的反抗第41-71页
    第一节 延续与融合:“人的文学”第41-53页
    第二节 策略与反抗:“汉语写作”第53-64页
    第三节 理想与使命:“文化中国”第64-71页
第四章 东北沦陷区“纯文学”的意义与贡献第71-77页
    第一节 东北沦陷区“纯文学”的特有精神意义第71-73页
    第二节 东北沦陷区“纯文学”的文学史价值第73-77页
结语第77-79页
参考文献第79-82页
后记第82-83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气质类型”分组的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鲤》书系与80后作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