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3 研究评述 | 第12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论文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5 主要创新点和不足 | 第15-16页 |
1.5.1 主要创新点 | 第15页 |
1.5.2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研究 | 第16-30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20页 |
2.1.1 科研项目 | 第16页 |
2.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第16-19页 |
2.1.3 绩效 | 第19页 |
2.1.4 绩效评价 | 第19-20页 |
2.2 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 第20-25页 |
2.2.1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2 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 第22-24页 |
2.2.3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 第24-25页 |
2.3 平衡计分卡理论概述 | 第25-30页 |
2.3.1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3.2 平衡计分卡应用现状 | 第26-27页 |
2.3.3 平衡计分卡在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27-30页 |
第3章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30-43页 |
3.1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0页 |
3.2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0-37页 |
3.2.1 财务维度 | 第32-33页 |
3.2.2 效益维度 | 第33-34页 |
3.2.3 效率维度 | 第34-35页 |
3.2.4 学习与成长维度 | 第35-37页 |
3.3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37-43页 |
3.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38-39页 |
3.3.2 确定权重,构造判断矩阵 | 第39-41页 |
3.3.3 测算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 第41页 |
3.3.4 综合评价和总排序 | 第41-43页 |
第4章 N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科研项目绩效评价的案例分析 | 第43-51页 |
4.1 N高校基本情况介绍 | 第43-44页 |
4.2 N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获取 | 第44-47页 |
4.4 N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评价分析 | 第47-51页 |
4.4.1 财务维度 | 第47-48页 |
4.4.2 效益维度 | 第48页 |
4.4.3 效率维度 | 第48-49页 |
4.4.4 学习与成长维度 | 第49-51页 |
第5章 应用难点及建议 | 第51-55页 |
5.1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应用难点 | 第51-53页 |
5.1.1 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不统一 | 第51页 |
5.1.2 高校科研项目数据不透明 | 第51页 |
5.1.3 忽视非项目期间的投入和产出 | 第51-52页 |
5.1.4 用人机制和反馈机制不科学 | 第52页 |
5.1.5 高校科研项目绩效管理过于分散 | 第52页 |
5.1.6 部分省市校级科研项目管理不规范 | 第52-53页 |
5.2 解决建议 | 第53-55页 |
5.2.1 保证评价机制公开透明 | 第53页 |
5.2.2 重视科研成果转化率 | 第53页 |
5.2.3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 | 第53页 |
5.2.4 建立监督反馈机制,规范科研项目管理 | 第53-54页 |
5.2.5 扩大对外交流,拓展国际发展空间 | 第54-55页 |
附录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