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坯去毛刺机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圆坯毛刺的产生和危害 | 第9-10页 |
1.2 圆坯去毛刺方法 | 第10-13页 |
1.2.1 刀具刮除式去毛刺法 | 第10-11页 |
1.2.2 锤刀冲击式去毛刺法 | 第11-12页 |
1.2.3 不同去毛刺方法的比较 | 第12-13页 |
1.3 本课题组有关铸坯去毛刺机的研究 | 第13-15页 |
1.3.1 等离子法板坯去毛刺机的设计与研究 | 第13-14页 |
1.3.2 热-机联合法板坯去毛刺机的设计与研究 | 第14页 |
1.3.3 圆坯去毛刺机的设计与研究 | 第14-15页 |
1.4 本课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6页 |
1.4.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2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毛刺形成影响因素与去毛刺工艺研究 | 第16-21页 |
2.1 毛刺形成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2.1.1 氧气纯度和压力对毛刺产生的影响 | 第16页 |
2.1.2 切割速率对毛刺产生的影响 | 第16-17页 |
2.1.3 割嘴与割件位置对毛刺产生的影响 | 第17页 |
2.1.4 切割火焰对毛刺产生的影响 | 第17-18页 |
2.2 去毛刺工艺研究 | 第18-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圆坯去毛刺机总体设计 | 第21-41页 |
3.1 圆坯去毛刺机结构设计 | 第21-25页 |
3.2 传动系统选型与计算 | 第25-30页 |
3.2.1 电动机选型校核 | 第25-27页 |
3.2.2 升降油缸选型校核 | 第27-29页 |
3.2.3 万向联轴器选型校核 | 第29-30页 |
3.3 去毛刺辊机构设计 | 第30-38页 |
3.3.1 锤刀设计 | 第31-36页 |
3.3.2 主轴设计 | 第36-38页 |
3.4 辅助机构设计 | 第38-40页 |
3.4.1 升降导轨结构设计 | 第38-39页 |
3.4.2 圆坯定心机构设计 | 第39-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三维建模与关键零部件校核 | 第41-58页 |
4.1 三维建模 | 第41-45页 |
4.1.1 去毛刺辊组件建模 | 第41-42页 |
4.1.2 升降装置建模 | 第42页 |
4.1.3 定心装置建模 | 第42-43页 |
4.1.4 安全隔离装置建模 | 第43-45页 |
4.1.5 总装建模 | 第45页 |
4.2 关键零部件的受力仿真 | 第45-49页 |
4.2.1 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4.2.2 参数设定 | 第46-48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3 理论校核 | 第49-52页 |
4.4 有限元校核 | 第52-57页 |
4.4.1 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加载 | 第52-54页 |
4.4.2 求解与分析 | 第54-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关键零部件动态特性分析 | 第58-63页 |
5.1 模型建立 | 第58页 |
5.2 模态分析 | 第58-62页 |
5.2.1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9页 |
5.2.2 施加载荷及求解 | 第59-60页 |
5.2.3 设定扩展模态数并查看结果 | 第60-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6.1 总结 | 第63页 |
6.2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附录一 | 第68-69页 |
附录二 | 第69-70页 |
附录三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