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表面活性剂论文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发酵条件及产物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综述第11-23页
    1.1 生物表面活性剂概述第11-16页
        1.1.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第11-13页
            1.1.1.1 糖脂第11-12页
            1.1.1.2 含氨基酸类脂第12页
            1.1.1.3 磷脂第12页
            1.1.1.4 脂肪酸中性脂第12页
            1.1.1.5 高分子聚合物第12-13页
        1.1.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第13-14页
            1.1.2.1 表面活性第13页
            1.1.2.2 乳化活性第13页
            1.1.2.3 抑菌活性第13-14页
            1.1.2.4 稳定性第14页
            1.1.2.5 生物可降解性和低毒性第14页
        1.1.3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第14-16页
            1.1.3.1 在石油生产方面第14-15页
            1.1.3.2 在日用化工方面第15页
            1.1.3.3 在环境治理方面第15页
            1.1.3.4 在食品加工方面第15-16页
    1.2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生产第16-22页
        1.2.1 生物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第16-17页
        1.2.2 影响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因素第17-20页
            1.2.2.1 碳源第17-18页
            1.2.2.2 氮源第18-19页
            1.2.2.3 碳氮比第19页
            1.2.2.4 环境条件第19-20页
        1.2.3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第20-22页
            1.2.3.1 沉淀法第20页
            1.2.3.2 萃取法第20-21页
            1.2.3.3 超滤法第21页
            1.2.3.4 泡沫分离法第21页
            1.2.3.5 柱色谱法第21-22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35页
    2.1 材料第23-25页
        2.1.1 实验菌株第23页
        2.1.2 主要药品第23-25页
        2.1.3 主要仪器第25页
    2.2 实验方法第25-35页
        2.2.1 培养基配制第25-26页
        2.2.2 菌种活化和培养第26页
        2.2.3 菌株特性第26-29页
            2.2.3.1 细胞、菌落形态及结构的观察第26-27页
            2.2.3.2 生理生化特征第27-28页
            2.2.3.3 16S rDNA的扩增、测序及分析第28页
            2.2.3.4 全细胞脂肪酸组成第28-29页
        2.2.4 测定方法第29-30页
            2.2.4.1 菌体密度测定第29页
            2.2.4.2 pH值测定第29页
            2.2.4.3 表面张力测定第29页
            2.2.4.4 乳化活性的测定第29页
            2.2.4.5 排油活性测定第29页
            2.2.4.6 糖含量测定第29-30页
        2.2.5 碳源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影响第30-31页
        2.2.6 环境条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影响第31页
        2.2.7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第31-32页
            2.2.7.1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发酵制备第31页
            2.2.7.2 调pH沉淀法第31页
            2.2.7.3 乙醇沉淀第31-32页
            2.2.7.4 氯仿-甲醇萃取第32页
            2.2.7.5 乙酸乙酯萃取第32页
            2.2.7.6 产物提取第32页
        2.2.8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定性分析第32-33页
            2.2.8.1 带电性第32页
            2.2.8.2 薄层层析法第32-33页
        2.2.9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和去污试验第33页
            2.2.9.1 驱油试验第33页
            2.2.9.2 去污试验第33页
        2.2.10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分析第33-35页
            2.2.10.1 对疏水性物质的乳化第33-34页
            2.2.10.2 起泡性第34页
            2.2.10.3 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第34页
            2.2.10.4 稀释性第34页
            2.2.10.5 稳定性第34页
            2.2.10.6 抑菌性第34-35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35-60页
    3.1 菌株DGG13-F的特性及分类第35-43页
        3.1.1 细胞、菌落形态及结构特征第35-36页
        3.1.2 生理生化特性第36-37页
        3.1.3 菌株DGG13-F的序列分析第37-41页
        3.1.4 全细胞脂肪酸组成第41-43页
    3.2 碳源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影响第43-45页
    3.3 环境条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影响第45-48页
        3.3.1 发酵温度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影响第45-46页
        3.3.2 培养基初始pH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影响第46-47页
        3.3.3 NaCl浓度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发酵的影响第47-48页
    3.4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第48-50页
        3.4.1 调pH沉淀法第48-49页
        3.4.2 冰乙醇沉淀第49页
        3.4.3 萃取第49页
        3.4.4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第49-50页
    3.5 生物表面活性剂粗提物的组成分析第50-52页
        3.5.1 带电性第50页
        3.5.2 薄层层析法第50-52页
    3.6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性质第52-58页
        3.6.1 对疏水性物质的乳化第52-53页
        3.6.2 起泡性第53页
        3.6.3 临界胶束浓度第53-54页
        3.6.4 稳定性第54-55页
        3.6.5 稀释性第55-56页
        3.6.6 抑菌性第56-58页
    3.7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驱油和去污试验第58-60页
        3.7.1 驱油试验第58页
        3.7.2 去污试验第58-60页
第四章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CRS的同伴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下一篇: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研及其提升策略--以大连长兴岛经济区幼儿园为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