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安全与劳动保护论文--矿山排水与堵水论文--矿山水灾的预防和处理论文

双高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突水机制及防治机理研究

摘要第4-9页
Abstract第9-15页
1 绪论第20-30页
    1.1 研究意义第20-2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6页
        1.2.1 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现状及分析第21-23页
        1.2.2 矿井突水试验研究现状第23页
        1.2.3 注浆加固体孔隙裂隙特征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23-26页
        1.2.4 研究现状小结第26页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关键问题第26-30页
        1.3.1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3.2 技术路线第27页
        1.3.3 关键技术问题第27-30页
2 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特点第30-46页
    2.1 水文地质特点第30-34页
        2.1.1 研究区地下水特点第30-32页
        2.1.2 研究区开采条件第32-33页
        2.1.3 工程地质条件第33-34页
    2.2 注浆加固工作面出水案例及原因分析第34-41页
        2.2.1 赵固一矿注浆加固工作面11111和 12041突水案例分析第34-37页
        2.2.2 古汉山矿注浆加固工作面13091突水案例分析第37-39页
        2.2.3 九里山矿14101工作面突水案例第39-40页
        2.2.4 演马庄矿22061和 22071工作面突水案例第40-41页
    2.3 双高煤层注浆加固工作面底板环境特点及突水原因总结分析第41-43页
        2.3.1 突水原因总结第41-43页
        2.3.2 双高煤层突水特点第43页
    2.4 小结第43-46页
3 注浆加固岩体性质和突水危险性三轴实验研究第46-72页
    3.1 三轴力学试验系统第46-47页
    3.2 实验方案第47-50页
        3.2.1 现场地质条件第47-49页
        3.2.2 实验方案制定第49-50页
        3.2.3 拟取得实验结果第50页
    3.3 试验步骤及内容第50-53页
    3.4 围压 25MPa和水压 6MPa条件下完整岩体的力学特性第53-59页
        3.4.1 完整灰岩力学性质实验第53-56页
        3.4.2 完整 5第56-58页
        3.4.3 完整 6第58-59页
    3.5 围压 25MPa和水压 6MPa条件下注浆加固后岩体力学特性第59-64页
        3.5.1 不同破碎度灰岩注浆加固后三轴实验第59-62页
        3.5.2 不同破碎度砂岩注浆加固后三轴实验第62-64页
    3.6 围压 25MPa和水压 6MPa条件下注浆加固岩体卸围压突水试验第64-68页
        3.6.1 注浆加固后岩体类型第65页
        3.6.2 实验数据分析第65-68页
    3.7 裂隙度、波速和三轴极限强度分析第68-69页
        3.7.1 波速测定及测试仪器第68页
        3.7.2 裂隙度、波速和三轴极限强度分析第68-69页
    3.8 小结第69-72页
4 注浆加固工作面底板孔隙-裂隙升降型突水机制第72-98页
    4.1 孔隙-裂隙岩体类型第72-76页
    4.2 注浆加固前后孔隙裂隙岩体的流固耦合控制方程第76-82页
        4.2.1 注浆加固前孔隙裂隙岩体的流固耦合控制方程第76-80页
        4.2.2 注浆加固后孔隙裂隙岩体变形控制方程第80-82页
    4.3 注浆加固降低岩体类型的作用机理第82-84页
        4.3.1 注浆加固降低岩体类型现场探测第82-83页
        4.3.2 注浆加固岩体性质理论分析第83-84页
    4.4 采动提升破碎岩体类型机理及突水力学模型第84-91页
        4.4.1 采动提升岩体类型的相似试验第84-88页
        4.4.2 井下底板钻孔注水裂隙发育试验研究第88-90页
        4.4.3 采动后底板岩体应力分布第90-91页
    4.5 开采空间局部坐标系下细观裂纹扩展分析第91-95页
        4.5.1 开采空间局部坐标系下宏观构造应力场第91-92页
        4.5.2 细观裂纹扩展分析第92-93页
        4.5.3 采动应力作用下的裂隙扩展分析第93-94页
        4.5.4 工作面突水结构力学模型第94-95页
    4.6 结论第95-98页
5 高水压区域底板注浆超长套管加固机理第98-120页
    5.1 双高煤层底板加固套管布置特点第98-100页
    5.2 现场注浆加固套管变形分析第100-101页
    5.3 复杂超长套管加固底板力学机理第101-107页
        5.3.1 套管作用模型第101页
        5.3.2 套管自由段长度和受力分析第101-103页
        5.3.3 套管下方分布力第103-107页
        5.3.4 套管上方岩体阻力第107页
    5.4 单一套管抗弯性能理论分析第107-108页
    5.5 套管组合对底板岩体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第108-118页
        5.5.1 数值模型第108-110页
        5.5.2 模拟结果分析第110-118页
    5.6 小结第118-120页
6 基于裂隙扩展和注浆长套管的底板加固技术第120-132页
    6.1 巷道底板变形分析和注浆加固技术第120-122页
        6.1.1 掘进巷道底板岩体变形分析第120页
        6.1.2 注浆加固技术第120-121页
        6.1.3 注浆加固工程效果第121-122页
    6.2 工作面底板注浆加固技术及应用第122-125页
        6.2.1 加固工作面概况第122页
        6.2.2 注浆加固系统第122-123页
        6.2.3 工作面11041底板加固方案设计第123-125页
        6.2.4 工作面底板注浆钻孔的施工工艺第125页
    6.3 注浆后底板加固效果的直流电法探测第125-129页
        6.3.1 直流电法的工作原理及应用方法第125-127页
        6.3.2 注浆加固效果直流电法探测第127-129页
    6.4 注浆效果的钻探检验第129-132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32-138页
    7.1 主要结论第132-136页
    7.2 创新点第136页
    7.3 展望第136-138页
参考文献第138-146页
致谢第146-148页
作者简介第148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8页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第148-149页
主要获奖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宝日褐煤提质过程热碎特性研究
下一篇: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gltB、serA和fliZ对枯草芽孢杆菌Bs916多细胞行为和防效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