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gltB、serA和fliZ对枯草芽孢杆菌Bs916多细胞行为和防效的调控

摘要第10-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16-61页
    第一章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研究进展第17-25页
        1 枯草芽抱杆菌介绍第17页
        2 防治植物病害的枯草芽孢杆菌农药的使用现状第17-18页
        3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机理第18-20页
            3.1 抑菌作用-拮抗物质第18-19页
            3.2 竞争作用-营养和空间的争夺第19-20页
            3.3 溶菌作用-降解细胞壁第20页
            3.4 诱导寄主植物抗病性第20页
        4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分泌的次生代谢产物种类第20-24页
            4.1 核糖体合成途径的羊毛硫抗生素第20-22页
            4.2 非核糖体合成途径的脂肽类抗生素第22-23页
            4.3 其他抑菌次生代谢产物第23-24页
        5 枯草芽孢杆菌防治植物病害的展望第24页
        6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24-25页
    第二章 枯草芽孢杆菌产脂肽类抗生素研究进展第25-37页
        1 枯草芽孢杆菌产脂肽类抗生素的种类第25-28页
            1.1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化学结构第25-26页
            1.2 伊枯草素Iturin化学结构第26-27页
            1.3 泛革素Fengycin化学结构第27-28页
        2 脂肽类抗生素的非核糖体合成机制第28-33页
            2.1 表面活性素Surfactin合成机制第28-29页
            2.2 伊枯草素Iturin合成机制第29-30页
            2.3 泛革素Fengycin合成机制第30-31页
            2.4 特殊的NPRSs合成机制第31-33页
        3 脂肽类抗生素合成代谢相关培养条件及分子调控基因第33-34页
        4 脂肽类抗生素的重要作用第34-37页
            4.1 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第34页
            4.2 诱导植物抗病性第34-35页
            4.3 影响枯草芽孢杆菌多细胞行为第35-37页
    第三章 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膜研究进展第37-45页
        1 生物膜概念第37页
        2 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形态第37-38页
        3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第38-39页
            3.1 生物膜的形成过程第38页
            3.2 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第38-39页
        4 细菌生物膜的培养方法第39-40页
            4.1 试管静置培养法第39页
            4.2 孔板法第39页
            4.3 内置玻璃片法第39页
            4.4 平板培养法第39-40页
            4.5 环路法第40页
            4.6 其他方法第40页
        5 细菌生物膜的检测方法第40页
        6 细菌生物膜的基因调控网络第40-43页
            6.1 SinR/SinI调控机制第42页
            6.2 SpoOA-KinA-E调控机制第42-43页
            6.3 AbbA/AbrB调控机制第43页
            6.4 独立的YmdB调控机制第43页
        7 芽孢杆菌生物膜在防治病害中的重要作用第43-44页
        8 利用生物膜提高生防细菌对植物病害防效的展望第44页
        9 存在的问题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61页
下篇 研究内容第61-137页
    第一章 Bs916突变体库的构建、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菌和生物膜形成缺陷突变菌株的筛选第63-7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4-67页
            1.1 供试菌株与培养基第64-65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65页
            1.3 枯草芽孢杆菌Bs916随机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第65-66页
            1.4 抑制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效果变化显著突变株的筛选第66页
            1.5 生物膜形成缺陷突变株的筛选第66页
            1.6 随机插入突变株的PCR验证和Southern杂交验证及位点序列分析第66-6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7-73页
            2.1 枯草芽孢杆菌Bs916突变体库的构建第67-68页
            2.2 Bs916突变株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测定第68-69页
            2.3 Bs916生物膜形成缺陷突变株的筛选第69-70页
            2.4 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抑菌活性变化明显突变株的PCR验证第70页
            2.5 Southern Blot验证pMarA质粒插入到枯草芽孢杆菌Bs916染色体第70-71页
            2.6 转座子TnYLB-1插入位点基因的反向PCR克隆第71-73页
        3 讨论第73-74页
        4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二章 Bs916产脂肽类抗生素杆菌霉素L、表面活性素和泛革素的检测及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作用第75-8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76-79页
            1.1 供试菌株与培养基第76-77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77页
            1.3 3种脂肽类抗生素的单敲除载体构建及单敲除突变株的获得第77-78页
            1.4 3种脂肽类抗生素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效果第78页
            1.5 3种脂肽类抗生素产物的粗提与HPLC检测第78页
            1.6 3种脂肽类抗生素粗提产物的质谱鉴定第78-7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9-83页
            2.1 脂肽类抗生素杆菌霉素L的检测及其抑制R.solani效果第79-80页
            2.2 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的检测及其抑制R.solani效果第80-81页
            2.3 脂肽类抗生素泛革素的检测及其抑制R.solani效果第81-83页
        3 讨论第83-85页
        4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三章 gltB、fliZ和serA对枯草芽孢杆菌Bs916生物膜形成、定殖能力与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第87-10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9-95页
            1.1 供试菌株与培养基第89-90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90页
            1.3 3种调控蛋白单敲除突变株△fliZ,△gltB和△serA的构建及绿色荧光蛋白的标记第90页
            1.4 Bs916及3个突变株中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含量的检测第90-91页
            1.5 △gltB,△fliZ和△serA突变株的生物膜表型检测第91页
            1.6 AgltB,△fliZ和△serA突变株的菌落形态观察第91页
            1.7 △gltB,△fliZ和△serA突变株与Bs916在水稻茎秆上定殖能力的观察第91-92页
            1.8 △gltB,△fliZ和△serA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能力的变化第92页
            1.9 △gltB,△fliZ和△serA突变株与Bs91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测定第92页
            1.10 RT-PCR检测△gltB突变株与Bs916 γ-PGA合成必需基因capB的表达量第92-93页
            1.11 △gltB突变株和Bs916的生物膜形成中谷氨酸利用率HPLC检测第93-94页
            1.12 △gltB突变株和Bs916的生物膜形成中γ-PGA产量HPLC检测第94页
            1.13 △gltB突变株通过外源添加γ-PGA恢复生物膜的形成第94-95页
            1.14 Bs916产生γ-PGA恢复△gltB突变株的生物膜形成第9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95-105页
            2.1 gltB,fliZ和serA缺失表达影响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产量第95-96页
            2.2 gltB,fliZ和serA缺失表达对Bs916抑制水稻纹枯病菌活性的影响第96-97页
            2.3 gltB,fliZ和serA缺失表达对Bs916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97-98页
            2.4 gltB,fliZ和serA缺失表达对Bs916菌落形态的影响第98-99页
            2.5 gltB,fliZ和serA缺失表达对Bs916在水稻茎秆上定殖能力的影响第99-100页
            2.6 gltB,fliZ和serA缺失表达对Bs916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第100页
            2.7 △gltB和Bs916 capB转录水平的检测第100-101页
            2.8 Bs916和△gltB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谷氨酸和γ-PGA含量的检测第101-102页
            2.9 外源添加γ-PGA恢复△gltB生物膜的形成第102-104页
            2.10 Bs916产生γ-PGA恢复△gltB生物膜的形成第104-105页
        3 讨论第105-107页
        4 本章小结第107-109页
    第四章 转录组技术分析Bs916和突变株△gltB、△fliZ和△serA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相关基因和代谢途径差异第109-13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11-119页
            1.1 供试菌株与培养基第111页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111页
            1.3 Total RNA质检和纯化第111页
            1.4 cDNA文库构建第111-112页
            1.5 文库质检与测序第112-113页
            1.6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第113页
            1.7 数据分析及结果展示第113-11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119-128页
            2.1 Mapping及结果分析第119-120页
            2.2 突变株△gltB、△fliZ和△serA和Bs916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120页
            2.3 差异基因GO富集分析第120-122页
            2.4 差异基因KEGG富集分析第122-125页
            2.5 差异基因聚类分析第125-126页
            2.6 3个突变株和对照菌株Bs916相比转录水平差异较大基因第126页
            2.7 Pathway关键节点基因分析第126-128页
        3 讨论第128-129页
        4 本章小结第129-131页
    参考文献第131-137页
全文总结第137-139页
本论文创新点第139-141页
附录第141-149页
致谢第149-151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第151页

论文共1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高煤层底板注浆加固工作面突水机制及防治机理研究
下一篇:松科植物的寄生线虫多样性及种群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