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 第9-14页 |
1 病例来源 | 第9页 |
2 病例选择标准 | 第9-11页 |
2.1 胃癌的确诊方法 | 第9页 |
2.2 临床表现 | 第9页 |
2.3 上消化道造影 | 第9页 |
2.4 胃癌的CT检查 | 第9页 |
2.5 胃癌内镜检查 | 第9-10页 |
2.6 胃癌的病理分型 | 第10页 |
2.7 全胃切除手术步骤 | 第10页 |
2.8 中医辨证分型 | 第10-11页 |
4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1页 |
5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1页 |
6 脱落标准 | 第11页 |
7 病例分组 | 第11-12页 |
8 治疗方法 | 第12页 |
9 术后随访观察项目 | 第12页 |
10 患者一般情况记录 | 第12页 |
11 安全性观察指标检测 | 第12页 |
12 疗效性观察 | 第12页 |
13 提高临床依从性的措施 | 第12-13页 |
14 统计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4-17页 |
1 临床一般资料 | 第14-15页 |
1.1 两组病例患者年龄比较 | 第14页 |
1.2 两组病例患者性别比较 | 第14页 |
1.3 两组病例患者病程比较 | 第14页 |
1.4 两组病例术前体重比较 | 第14-15页 |
1.5 两组病例术前白蛋白比较 | 第15页 |
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5-16页 |
2.1 两组病例患者术后症候评分的比较 | 第15页 |
2.2 两组病例患者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体重变化的比较 | 第15页 |
2.3 两组病例患者术后上消化道造影的比较 | 第15-16页 |
2.4 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的比较 | 第16页 |
3 不良反应 | 第16-17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17-18页 |
第四部分 讨论分析 | 第18-24页 |
1 中医对胃癌的认识 | 第19页 |
1.1 临床表现方面 | 第19页 |
1.2 辨证论治方面 | 第19页 |
2 现代医学研究对胃癌的认识 | 第19-20页 |
3 参苓白术散治疗术后全胃切除空肠代胃胃功能恢复的作用机理及组方依据 | 第20页 |
4 单味药分析 | 第20-21页 |
5 胃癌的预后 | 第21-24页 |
5.1 性别及年龄 | 第21页 |
5.2 术前病程 | 第21-22页 |
5.3 肿瘤部位 | 第22页 |
5.4 肿瘤的大小 | 第22页 |
5.5 浸润深度 | 第22页 |
5.6 病理类型 | 第22页 |
5.7 淋巴结转移 | 第22页 |
5.8 贫血 | 第22页 |
5.9 白蛋白与前白蛋白 | 第22-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附录 | 第26-31页 |
文献综述 | 第3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