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金属有机骨架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2-33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MOFs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第12-15页
        1.2.1 MOFs的基本概念第12-14页
        1.2.2 MOFs的理论基础第14-15页
    1.3 MOFs的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15-20页
        1.3.1 MOFs的发展历史第15页
        1.3.2 MOFs的研究现状第15-20页
    1.4 MOFs的分类及合成方法第20-25页
        1.4.1 MOFs的分类第20-23页
        1.4.2 MOFs的合成方法第23-25页
    1.5 MOFs的应用第25-31页
        1.5.1 吸附第25-28页
        1.5.2 分离第28-29页
        1.5.3 催化第29-30页
        1.5.4 传感第30页
        1.5.5 药物缓释第30-31页
    1.6 选题意义和主要的研究内容第31-33页
        1.6.1 本课题的选题意义第31-32页
        1.6.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32-33页
第2章 实验材料、表征方法及吸附理论第33-44页
    2.1 实验仪器第33页
    2.2 实验试剂第33-35页
    2.3 表征方法第35-36页
    2.4 吸附理论第36-43页
        2.4.1 吸附等温线及滞后环类型第37-39页
        2.4.2 吸附等温方程及吸附热力学第39-42页
        2.4.3 吸附动力学第42-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3章 HKUST-1的制备及其铀吸附性能研究第44-62页
    3.1 引言第44-46页
    3.2 实验部分第46-50页
        3.2.1 HKUST-1的合成第46页
        3.2.2 HKUST-1的表征第46页
        3.2.3 吸附实验第46-49页
        3.2.4 脱附实验第49-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60页
        3.3.1 HKUST-1的表征分析第50-53页
        3.3.2 pH值对铀吸附的影响第53页
        3.3.3 吸附剂用量对铀吸附的影响第53-54页
        3.3.4 吸附等温线及热力学第54-57页
        3.3.5 吸附动力学第57-59页
        3.3.6 吸附机制第59-60页
        3.3.7 脱附效率第60页
    3.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4章 Int-MOF-5-meso和Int-MOFMC-meso的制备及其储氢性能研究第62-77页
    4.1 引言第62-65页
    4.2 实验部分第65-66页
        4.2.1 Int-MOF-5-meso及Int-MOFMC-meso的合成第65-66页
        4.2.2 Int-MOF-5-meso双Int-MOFMC-meso的表征第66页
        4.2.3 Int-MOF-5-meso及Int-MOFMC-meso的储氢测试第66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6-76页
        4.3.1 XPS分析第66-68页
        4.3.2 FTIR分析第68页
        4.3.3 XRD分析第68-70页
        4.3.4 SEM/TEM及光镜分析第70-71页
        4.3.5 氮气吸脱附分析第71-73页
        4.3.6 TGA分析第73-74页
        4.3.7 结构稳定性第74-75页
        4.3.8 储氢性能第75-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5章 MOF-5/MWCNTs/Copper net复合膜制备及组装染料后发光性能研究第77-93页
    5.1 引言第77-80页
    5.2 实验部分第80-87页
        5.2.1 MOF-5/MWCNTs/Copper net复合膜两步自组装工艺探索第80-85页
        5.2.2 MOF-5/MWCNTs/Copper net复合膜的制备第85-86页
        5.2.3 MOF-5/MWCNTs/Copper net复合膜的表征第86-87页
        5.2.4 发光性能测试第87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87-92页
        5.3.1 XRD分析第87-88页
        5.3.2 SEM及光镜分析第88-90页
        5.3.3 结构稳定性第90-91页
        5.3.4 光致发光性能第91-92页
    5.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1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汽轮机、燃气轮机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新型高速涡轮冷电并供动力轴系稳定性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