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增能理论视角下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问题研究--以广西南宁市A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9-18页
    (一) 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三) 文献综述第11-15页
        1. 我国残障青年基本状况描述第11页
        2. 扶持残障人士就业的两种模式第11-12页
        3. 社会工作介入残障人士支持性就业的探讨第12-15页
    (四) 核心概念与理论支持第15-17页
        1. 核心概念第15-16页
        2. 增能理论第16-17页
    (五)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 观察法第17页
        2. 文献法第17-18页
二、南宁市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现状分析第18-23页
    (一) 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第18-19页
    (二) 南宁市A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困境第19-23页
        1. 南宁市A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概况第19页
        2. 支持性就业对象基本情况第19-20页
        3. 南宁市A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4. 支持性就业阻碍因素第21-23页
三、社会工作对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的增能干预及反思第23-35页
    (一) 增能理论视角下支持性就业资源整合第23-24页
        1. 支持性就业内容第23页
        2. 支持性就业对象资源系统增能难度明显第23-24页
    (二) 社会工作介入支持性就业的具体实践第24-30页
        1. 残障青年就业潜能第24-25页
        2. 残障青年个体的增能实践第25-28页
        3. 家庭层面的增能实践第28-29页
        4. 社会层面的增能实践第29-30页
    (三) 社会工作对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增能干预的成效第30-32页
        1. 个体层面第31页
        2. 家庭层面第31页
        3. 机构层面第31页
        4. 社会层面第31-32页
    (四) 总结与反思第32-35页
        1. 支持性就业支持体系不尽完善第32页
        2. 个案管理在支持性就业过程必须具有灵活性第32-33页
        3. 社会工作者角色定位必须清晰第33-35页
四、结论与讨论第35-39页
    (一) 结论第35-36页
        1. 增能干预过程能够有效提高残障青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就业技能第35页
        2. 个案管理能够增强支持性就业对象资源的整合力度第35页
        3. 完善的制度安排为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提供强有力保障第35-36页
    (二) 讨论第36-39页
        1. 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本土化第36-37页
        2. 健全残障人士社会保障制度第37页
        3. 残障社会工作伦理困境解决方法第37页
        4. 康复和教育服务推动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的开展第37-38页
        5. 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制约残障青年支持性就业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1页
附录第41-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工作者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角色研究--以四川省Y社区养老服务为例
下一篇:基层政府为民服务代理研究--以山东省博兴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