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0页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1.2 ENSO的分类 | 第11页 |
1.3 两类ENSO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第11-13页 |
1.4 ENSO的维持与发展机制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5 南北太平洋副热带变化对ENSO的影响 | 第14-16页 |
1.5.1 北太平洋副热带变化对ENSO的影响 | 第15-16页 |
1.5.2 南太平洋副热带变化对ENSO的影响 | 第16页 |
1.6 影响南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温异常的原因 | 第16-17页 |
1.7 问题的提出、主要研究内容及文章章节安排 | 第17-20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0-26页 |
2.1 资料介绍 | 第20-21页 |
2.1.1 第三章研究中所用资料、资料处理及相关定义说明 | 第20页 |
2.1.2 第四章研究中所用资料 | 第20-21页 |
2.2 方法和变量计算介绍 | 第21-26页 |
2.2.1 第三章研究中所用方法 | 第21-25页 |
2.2.1.1 SVD分析 | 第21-23页 |
2.2.1.2 功率谱分析 | 第23-24页 |
2.2.1.3 超前滞后相关分析 | 第24页 |
2.2.1.4 线性回归分析 | 第24页 |
2.2.1.5 合成分析 | 第24-25页 |
2.2.2 第四章研究中所用方法 | 第25-26页 |
2.2.2.1 混合层热收支诊断 | 第25页 |
2.2.2.2 合成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南、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温异常对ENSO影响的异同 | 第26-46页 |
3.1 北太平洋经向模态与南太平洋经向模态 | 第26-30页 |
3.1.1 北太平洋经向模态与南太平洋经向模态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6-29页 |
3.1.2 北太平洋经向模态与南太平洋经向模态的时间变化特征 | 第29-30页 |
3.2 ENSO与南/北太平洋经向模态的关系 | 第30-37页 |
3.2.1 驱动经向模态的风场与ENSO相关性的检验 | 第30-31页 |
3.2.2 应用回归分析研究经向模态与ENSO发生发展的关系 | 第31-35页 |
3.2.2.1 年际经向模态指数的定义 | 第31-32页 |
3.2.2.2 北太平洋经向模态与ENSO发生发展的关系 | 第32-33页 |
3.2.2.3 南太平洋经向模态与ENSO发生发展的关系 | 第33-35页 |
3.2.3 应用合成分析研究经向模态与ENSO发生发展的关系 | 第35-37页 |
3.3 对南太平洋经向模态的解释及其对ENSO发展的意义 | 第37-42页 |
3.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42-46页 |
第四章 针对201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分析讨论 | 第46-60页 |
4.1 201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特殊性 | 第46页 |
4.2 201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观测特征 | 第46-48页 |
4.3 2014年厄尔尼诺事件夏季增暖停滞原因的讨论 | 第48-57页 |
4.3.1 基于混合层热收支诊断结果的讨论 | 第48-50页 |
4.3.2 赤道中太平洋局地东风异常来源的讨论 | 第50-54页 |
4.3.3 气候态背景条件对增暖停滞影响的讨论 | 第54-57页 |
4.4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57-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0-64页 |
5.1 全文主要结论 | 第60-61页 |
5.2 讨论 | 第6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个人简介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