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H6动车组轮轴载荷谱与应力谱的试验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18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测力轮对发展现状 | 第13-15页 |
1.2.2 载荷识别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2.3 载荷谱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2 测力轮对的建模及仿真 | 第18-28页 |
2.1 有限元分析理论和方法 | 第18-19页 |
2.2 轮对建模及仿真 | 第19-21页 |
2.2.1 模型建立 | 第19-20页 |
2.2.2 载荷与约束 | 第20-21页 |
2.2.3 仿真计算结果 | 第21页 |
2.3 车轮强度分析 | 第21-28页 |
2.3.1 载荷工况 | 第22-23页 |
2.3.2 评价准则 | 第23-24页 |
2.3.3 车轮应力仿真结果 | 第24-28页 |
3 测力轮对基本原理及标定试验 | 第28-58页 |
3.1 轮对测量基本理论 | 第28-31页 |
3.1.1 轮轨接触点受力分析 | 第28-29页 |
3.1.2 测量电桥干扰因素 | 第29-31页 |
3.1.3 电桥布片原则 | 第31页 |
3.2 测量方案的制定 | 第31-37页 |
3.2.1 贴片位置选取 | 第32-33页 |
3.2.2 轮轴组桥方案制定 | 第33-36页 |
3.2.3 轮轨力求解方法简述 | 第36-37页 |
3.3 连续测量原理及实现 | 第37-41页 |
3.3.1 测力轮对测点位置应变的时间与空间分布 | 第37-38页 |
3.3.2 车轴电桥谐波分析 | 第38-40页 |
3.3.3 车轮电桥谐波分析 | 第40-41页 |
3.4 轮对标定试验 | 第41-47页 |
3.4.1 标定试验台及数据采集设备 | 第42-44页 |
3.4.2 标定加载设置 | 第44-47页 |
3.5 标定矩阵的求解 | 第47-57页 |
3.5.1 轮轨接触垂向力及横向力的求解 | 第47-50页 |
3.5.2 超定方程组算法简述 | 第50-51页 |
3.5.3 载荷传递矩阵的求解 | 第51-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4 典型工况轮轨接触载荷时间历程抽样分析 | 第58-82页 |
4.1 测试试验 | 第58-60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60-65页 |
4.2.1 数据处理流程 | 第60-62页 |
4.2.2 基于MATLAB载荷谱的编制 | 第62-65页 |
4.3 实测信号频域特性分析 | 第65-68页 |
4.3.1 频域分析方法简述 | 第65-66页 |
4.3.2 实测信号频域分析 | 第66-68页 |
4.4 实测信号时域分析 | 第68-71页 |
4.4.1 启动、制动工况 | 第68-69页 |
4.4.2 直线工况 | 第69页 |
4.4.3 曲线工况 | 第69-70页 |
4.4.4 道岔工况 | 第70-71页 |
4.5 载荷谱编制 | 第71-81页 |
4.5.1 载荷处理过程 | 第71-74页 |
4.5.2 直线工况 | 第74-76页 |
4.5.3 曲线工况 | 第76-79页 |
4.5.4 全程载荷谱 | 第79-8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5 基于实测数据车轴疲劳强度评估 | 第82-92页 |
5.1 损伤及疲劳强度评估方法 | 第82-85页 |
5.1.1 材料S-N曲线 | 第82-83页 |
5.1.2 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 | 第83-84页 |
5.1.4 等效应力计算 | 第84-85页 |
5.2 基于实测数据对车轴疲劳强度评估 | 第85-90页 |
5.2.1 雨流计数法 | 第85-86页 |
5.2.2 车轴各截面测点一维应力谱编制 | 第86-88页 |
5.2.3 评价标准 | 第88-89页 |
5.2.4 疲劳强度评估 | 第89-9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93页 |
6.2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附录A | 第97-106页 |
附录B | 第106-108页 |
作者简介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8-11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