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5-16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6-2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20-2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31页 |
1.2.1 基于多特征的图像目标检测 | 第24-29页 |
1.2.2 基于多角度投影的医学目标重建 | 第29-31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31-34页 |
第二章 基于部件的目标检测模型&PET目标重建方法-理论基础 | 第34-46页 |
2.1 引言 | 第34-35页 |
2.2 基于树形模型的部件检测模型以及关于二维距离变换的扩展 | 第35-43页 |
2.2.1 形状信息模型 | 第36-38页 |
2.2.2 局部纹理描述方法 | 第38-40页 |
2.2.3 检测方法 | 第40-41页 |
2.2.4 二维距离变换及其扩展 | 第41-43页 |
2.3 基于迭代算法的PET目标重建方法 | 第43-45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对遮挡鲁棒的部件检测模型 | 第46-62页 |
3.1 引言 | 第46-47页 |
3.1.1 相关的工作 | 第46-47页 |
3.1.2 本章贡献 | 第47页 |
3.2 方法 | 第47-54页 |
3.2.1 建模方法和参数估计 | 第48-50页 |
3.2.2 检测方法 | 第50-54页 |
3.3 实验结果以及分析 | 第54-60页 |
3.3.1 在非遮挡数据上评估算法性能 | 第55-56页 |
3.3.2 在遮挡数据上评估算法性能 | 第56-60页 |
3.4 本章总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对旋转鲁棒的部件检测模型 | 第62-82页 |
4.1 引言 | 第62-65页 |
4.1.1 相关工作 | 第62-64页 |
4.1.2 本章贡献 | 第64-65页 |
4.2 方法 | 第65-73页 |
4.2.1 形状信息模型 | 第65-66页 |
4.2.2 部件局部纹理描述方法 | 第66-67页 |
4.2.3 检测 | 第67-73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73-80页 |
4.3.1 不同旋转角度情况下的实验 | 第73-78页 |
4.3.2 在非旋转测试集上的实验 | 第78-80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基于图结构的部件检测模型 | 第82-90页 |
5.1 引言 | 第82-83页 |
5.1.1 相关工作 | 第82页 |
5.1.2 本章贡献 | 第82-83页 |
5.2 方法 | 第83-86页 |
5.2.1 形状信息模型的构建 | 第84-85页 |
5.2.2 检测 | 第85-86页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6-89页 |
5.3.1 摩托车数据库上的实验 | 第86-88页 |
5.3.2 飞机数据库上的实验 | 第88-89页 |
5.4 本章总结 | 第89-90页 |
第六章 90°旋转PET系统 | 第90-106页 |
6.1 引言 | 第90-91页 |
6.1.1 相关工作 | 第90-91页 |
6.1.2 本章贡献 | 第91页 |
6.2 设计原型与方法 | 第91-95页 |
6.2.1 设计考虑,几何结构以及硬件配置 | 第91-92页 |
6.2.2 系统矩阵的估计 | 第92-94页 |
6.2.3 目标重建 | 第94-95页 |
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5-104页 |
6.3.1 相邻体素的系统矩阵相似度分析 | 第95-97页 |
6.3.2 目标区域分辨率测量 | 第97-101页 |
6.3.3 灵敏度 | 第101-103页 |
6.3.4 噪声等效计数以及散射分数 | 第103-104页 |
6.4 本章总结 | 第104-106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06-110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106-107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107-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作者简介 | 第126-128页 |
附录A | 第128-130页 |
附录B | 第130-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