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理论基础 | 第9-16页 |
第一节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基本理论 | 第9-13页 |
一、信息公开的界定 | 第9-10页 |
二、国有企业的界定与特殊性 | 第10-11页 |
三、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第二节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价值 | 第13-16页 |
一、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需要 | 第13-14页 |
二、实现公平与效率的法律价值目标的需要 | 第14页 |
三、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的需要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法制现状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制度现状 | 第16-18页 |
一、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 | 第16-17页 |
二、行政法规及部门规章的规定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实践 | 第18-19页 |
第三节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一、信息公开的法规体系不完善 | 第19页 |
二、信息公开的内容缺乏完整性和规范性 | 第19-20页 |
三、信息公开渠道单一且时效性差 | 第20页 |
四、信息公开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欠缺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国外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的借鉴与启示 | 第22-28页 |
第一节 OECD与新加坡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分析 | 第22-24页 |
一、OECD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总体情况分析 | 第22-23页 |
二、新加坡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分析 | 第23-24页 |
第二节 OECD成员国与新加坡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实践 | 第24-25页 |
第三节 国外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经验借鉴 | 第25-28页 |
一、注重顶层设计 | 第25-26页 |
二、采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公开主体模式 | 第26页 |
三、比照上市公司要求进行信息公开 | 第26页 |
四、采用多元化的信息公开渠道和监管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 第28-39页 |
第一节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法律规范体系构建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 | 第29-30页 |
一、公平性与安全性兼顾原则 | 第29页 |
二、信息可分割性与分类公开原则 | 第29-30页 |
三、成本效益与便民原则 | 第30页 |
第三节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具体构建 | 第30-35页 |
一、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主体 | 第30-31页 |
二、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对象 | 第31-32页 |
三、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 | 第32-34页 |
四、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方式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的法律责任 | 第35-37页 |
一、国有企业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 第36-37页 |
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 第37页 |
第五节 国有企业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保障机制 | 第37-39页 |
一、完善信息公开的监管机制 | 第37-38页 |
二、制定信息公开事务管理制度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