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事故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环境影响因素--以上海为例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2.1 不同尺度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交通事故建模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研究区域及数据获取 | 第20-31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页 |
2.2 数据结构 | 第20-23页 |
2.3 浮动车轨迹数据处理 | 第23-31页 |
2.3.1 概述 | 第23-24页 |
2.3.2 地图匹配 | 第24-28页 |
2.3.3 路段行车速度计算 | 第28-31页 |
第3章 交通事故时空分布规律 | 第31-39页 |
3.1 概述 | 第31页 |
3.2 交通事故时间分布规律 | 第31-33页 |
3.2.1 不同时段交通事故发生规律 | 第31-32页 |
3.2.2 不同道路类型交通事故发生规律 | 第32-33页 |
3.3 交通事故空间分布规律 | 第33-39页 |
3.3.1 基于网络核密度的估计算法 | 第34-35页 |
3.3.2 交通事故多发点鉴别结果 | 第35-39页 |
第4章 交通事故环境影响因素探索性分析 | 第39-43页 |
4.1 概述 | 第39页 |
4.2 道路结构因素 | 第39-40页 |
4.3 交通环境因素 | 第40-42页 |
4.4 城市空间结构因素 | 第42-43页 |
第5章 交通事故建模 | 第43-60页 |
5.1 概述 | 第43页 |
5.2 方法介绍 | 第43-46页 |
5.2.1 负二项回归模型 | 第43-44页 |
5.2.2 地理加权泊松回归模型 | 第44-46页 |
5.2.3 不同模型拟合优度对比 | 第46页 |
5.3 路段交通事故建模 | 第46-51页 |
5.4 交叉口交通事故建模 | 第51-55页 |
5.5 结果与讨论 | 第55-60页 |
5.5.1 路段交通事故 | 第55-56页 |
5.5.2 交叉口交通事故 | 第56-58页 |
5.5.3 模型拟合优度对比 | 第58-6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进一步工作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