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对象 | 第8-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教材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新加坡华文教材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二章《中学华文(特别课程)》的教材分析 | 第14-30页 |
2.1 编写理念 | 第14-18页 |
2.1.1 课程理念 | 第15-16页 |
2.1.2 课程特点 | 第16-17页 |
2.1.3 课程总目标与分级分项目标 | 第17-18页 |
2.2 结构与体例 | 第18-23页 |
2.2.1 整体体例 | 第18-20页 |
2.2.2 内部体例 | 第20-23页 |
2.3 词汇 | 第23-24页 |
2.4 课文选材 | 第24-27页 |
2.4.1 题材 | 第24-26页 |
2.4.2 体裁 | 第26-27页 |
2.5 练习 | 第27-30页 |
2.5.1 练习的形式 | 第27-29页 |
2.5.2 练习的评价 | 第29-30页 |
第三章 《中学华文(特别课程)》的调查分析 | 第30-34页 |
3.1 调查背景介绍 | 第30-31页 |
3.2 针对教师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3 针对学生的调查分析 | 第32-34页 |
3.3.1 学习目的 | 第32页 |
3.3.2 教材满意度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中学华文(特别课程)》编写的思考 | 第34-42页 |
4.1《中学华文(特别课程)》的总体评价 | 第34-35页 |
4.1.1 教材的优点 | 第34-35页 |
4.1.2 教材的缺点 | 第35页 |
4.2《中学华文(特别课程)》存在的问题 | 第35-38页 |
4.2.1 未突出新加坡“差异教学”理念下的教学对象特性 | 第35-36页 |
4.2.2 缺乏中华文化与华文教学的文化联结 | 第36-38页 |
4.3.《中学华文(特别课程)》的编写建议 | 第38-40页 |
4.3.1 课文的选取 | 第38-39页 |
4.3.2 语言要素的编排 | 第39-40页 |
4.4 《中学华文(特别课程)》的编写设计示例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