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国外微循环公交现状 | 第15页 |
1.2.2 国内微循环公交现状 | 第15-17页 |
1.2.3 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线网优化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2.4 微循环公交线路优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4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2 微循环公交分析 | 第24-36页 |
2.1 交通微循环 | 第24页 |
2.2 微循环公交 | 第24-28页 |
2.2.1 微循环公交的概念 | 第24-25页 |
2.2.2 微循环公交的分类 | 第25-28页 |
2.2.3 微循环公交的特点 | 第28页 |
2.3 微循环公交和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比较 | 第28-30页 |
2.3.1 微循环公交和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联系 | 第29-30页 |
2.3.2 微循环公交和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区别 | 第30页 |
2.4 微循环公交线路模式 | 第30-33页 |
2.4.1 固定线路模式的微循环公交 | 第31页 |
2.4.2 需求响应式的微循环公交 | 第31-33页 |
2.5 微循环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衔接形式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3 微循环公交线路及客流特性分析 | 第36-50页 |
3.1 微循环公交线路特征分析 | 第36-40页 |
3.1.1 分布区域 | 第37-38页 |
3.1.2 线路长度 | 第38-39页 |
3.1.3 线路非直线系数 | 第39页 |
3.1.4 平均站距 | 第39-40页 |
3.1.5 衔接形式 | 第40页 |
3.2 微循环公交客流特性分析 | 第40-44页 |
3.2.1 客流量分析 | 第40-41页 |
3.2.2 客流出行目的分析 | 第41页 |
3.2.3 客流时间分布特征 | 第41-43页 |
3.2.4 客流空间分布特征 | 第43-44页 |
3.3 线路特征与客流的关系 | 第44-48页 |
3.3.1 是否接驳轨道交通站点 | 第45页 |
3.3.2 微循环线路所属区域 | 第45-46页 |
3.3.3 线路形式 | 第46-47页 |
3.3.4 平均站距 | 第47-48页 |
3.4 确定布设线路类型 | 第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方法 | 第50-64页 |
4.1 线路布设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4.2 线路布设原则 | 第51页 |
4.3 线路布设流程 | 第51-52页 |
4.4 基于区域公交可达性的线路布设区域确定 | 第52-62页 |
4.4.1 区域公交可达性的概念 | 第53页 |
4.4.2 区域公交可达性的指标分析 | 第53-54页 |
4.4.3 区域公交可达性的指标计算 | 第54-60页 |
4.4.4 区域公交可达性的计算模型 | 第60页 |
4.4.5 区域公交可达性的GIS实现 | 第60-62页 |
4.5 接驳微循环公交站点选取 | 第62-63页 |
4.5.1 接驳微循环公交站点服务范围 | 第62-63页 |
4.5.2 接驳微循环公交候选站点选取 | 第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5 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模型及求解 | 第64-88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64-65页 |
5.2 网络构建 | 第65-67页 |
5.3 接驳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模型 | 第67-70页 |
5.3.1 基本假设 | 第67页 |
5.3.2 符号定义 | 第67-68页 |
5.3.3 模型构建 | 第68-70页 |
5.4 接驳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模型求解算法 | 第70-79页 |
5.4.1 求解方法选择 | 第70-72页 |
5.4.2 求解算法的设计 | 第72-76页 |
5.4.3 算法步骤及流程 | 第76-79页 |
5.5 算例分析 | 第79-87页 |
5.5.1 算例设计 | 第79-81页 |
5.5.2 优化结果与分析 | 第81-8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6 实例分析 | 第88-100页 |
6.1 上地地区情况简介 | 第88-91页 |
6.2 上地地区微循环公交现状 | 第91-92页 |
6.3 上地地区接驳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 | 第92-98页 |
6.3.1 实例研究网络 | 第92-95页 |
6.3.2 相关参数的计算 | 第95-96页 |
6.3.3 实例结果及分析 | 第96-9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2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00-101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6页 |
附录 | 第106-114页 |
作者简历 | 第114-11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