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交通调查与规划论文

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方法研究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1 国外微循环公交现状第15页
        1.2.2 国内微循环公交现状第15-17页
        1.2.3 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线网优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4 微循环公交线路优化研究现状第19-20页
    1.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2 研究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微循环公交分析第24-36页
    2.1 交通微循环第24页
    2.2 微循环公交第24-28页
        2.2.1 微循环公交的概念第24-25页
        2.2.2 微循环公交的分类第25-28页
        2.2.3 微循环公交的特点第28页
    2.3 微循环公交和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比较第28-30页
        2.3.1 微循环公交和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联系第29-30页
        2.3.2 微循环公交和其他公共交通方式的区别第30页
    2.4 微循环公交线路模式第30-33页
        2.4.1 固定线路模式的微循环公交第31页
        2.4.2 需求响应式的微循环公交第31-33页
    2.5 微循环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衔接形式第33-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3 微循环公交线路及客流特性分析第36-50页
    3.1 微循环公交线路特征分析第36-40页
        3.1.1 分布区域第37-38页
        3.1.2 线路长度第38-39页
        3.1.3 线路非直线系数第39页
        3.1.4 平均站距第39-40页
        3.1.5 衔接形式第40页
    3.2 微循环公交客流特性分析第40-44页
        3.2.1 客流量分析第40-41页
        3.2.2 客流出行目的分析第41页
        3.2.3 客流时间分布特征第41-43页
        3.2.4 客流空间分布特征第43-44页
    3.3 线路特征与客流的关系第44-48页
        3.3.1 是否接驳轨道交通站点第45页
        3.3.2 微循环线路所属区域第45-46页
        3.3.3 线路形式第46-47页
        3.3.4 平均站距第47-48页
    3.4 确定布设线路类型第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50页
4 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方法第50-64页
    4.1 线路布设影响因素第50-51页
    4.2 线路布设原则第51页
    4.3 线路布设流程第51-52页
    4.4 基于区域公交可达性的线路布设区域确定第52-62页
        4.4.1 区域公交可达性的概念第53页
        4.4.2 区域公交可达性的指标分析第53-54页
        4.4.3 区域公交可达性的指标计算第54-60页
        4.4.4 区域公交可达性的计算模型第60页
        4.4.5 区域公交可达性的GIS实现第60-62页
    4.5 接驳微循环公交站点选取第62-63页
        4.5.1 接驳微循环公交站点服务范围第62-63页
        4.5.2 接驳微循环公交候选站点选取第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5 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的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模型及求解第64-88页
    5.1 问题描述第64-65页
    5.2 网络构建第65-67页
    5.3 接驳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模型第67-70页
        5.3.1 基本假设第67页
        5.3.2 符号定义第67-68页
        5.3.3 模型构建第68-70页
    5.4 接驳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模型求解算法第70-79页
        5.4.1 求解方法选择第70-72页
        5.4.2 求解算法的设计第72-76页
        5.4.3 算法步骤及流程第76-79页
    5.5 算例分析第79-87页
        5.5.1 算例设计第79-81页
        5.5.2 优化结果与分析第81-87页
    5.6 本章小结第87-88页
6 实例分析第88-100页
    6.1 上地地区情况简介第88-91页
    6.2 上地地区微循环公交现状第91-92页
    6.3 上地地区接驳微循环公交线路布设第92-98页
        6.3.1 实例研究网络第92-95页
        6.3.2 相关参数的计算第95-96页
        6.3.3 实例结果及分析第96-98页
    6.4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00-102页
    7.1 研究结论第100-101页
    7.2 研究展望第101-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06页
附录第106-114页
作者简历第114-11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客运旅游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硅油基CoFe2O4磁性液体的制备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