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1 前言 | 第13-17页 |
| ·我国苔藓植物研究历史简介 | 第14-16页 |
| ·福建省苔藓植物研究历史 | 第14-16页 |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 2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概况 | 第17-20页 |
|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 ·气候水文 | 第17-18页 |
| ·土壤和植被 | 第18-20页 |
| 3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20-24页 |
| ·研究材料和材料的整理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 ·前期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与积累 | 第20-21页 |
| ·标本鉴定和区系划分 | 第21-22页 |
| ·数据处理 | 第22-24页 |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48页 |
|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物种多样性 | 第24-27页 |
| ·科、属、种的组成 | 第24-26页 |
| ·优势科 | 第24页 |
| ·优势属 | 第24-26页 |
| ·福建省新纪录 | 第26-27页 |
|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构成及特点 | 第27-32页 |
| ·区系成分的构成 | 第27-31页 |
| ·区系成分的特点 | 第31-32页 |
|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藓类植物多样性 | 第32-35页 |
|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邻近地区藓类植物区系的比较 | 第35-48页 |
| ·地理环境、气候及植被类型的比较 | 第36页 |
| ·藓类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比较 | 第36-37页 |
| ·与邻近地区藓类植物地理成分区系谱的比较 | 第37-45页 |
| ·三种主要区系成分的比较 | 第37-41页 |
| ·热带成分的比较 | 第41-43页 |
| ·温带成分的比较 | 第43-44页 |
| ·东亚特有属的比较 | 第44-45页 |
| ·SPSS聚类分析和中国苔藓植物地理区系划分的讨论 | 第45-48页 |
| 5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福建省的藓类植物名录 | 第48-153页 |
| ·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藓类植物名录 | 第48-111页 |
| ·福建省藓类植物名录 | 第111-153页 |
| 6 总结和展望 | 第153-157页 |
| ·总结 | 第153-155页 |
| ·全文展望 | 第155-157页 |
| 附录一: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 第157-1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8-166页 |
| 致谢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