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22页 |
1.2.1 氨基单糖应用及生产 | 第12-15页 |
1.2.2 氨基单糖的分离提取 | 第15-16页 |
1.2.3 纳滤分离技术概述 | 第16-18页 |
1.2.4 纳滤分离机理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2.5 纳滤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 | 第19-22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单一氨基单糖体系的纳滤分离特性研究 | 第24-44页 |
2.1 引言 | 第24页 |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2.2.1 实验材料 | 第24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24-26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26-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3页 |
2.3.1 纳滤膜基本性能测定 | 第29-33页 |
2.3.2 压力对氨基单糖纳滤分离特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3 浓度对氨基单糖纳滤分离特性的影响 | 第35-37页 |
2.3.4 温度对氨基单糖纳滤分离特性的影响 | 第37-40页 |
2.3.5 离子强度对氨基单糖纳滤分离特性的影响 | 第40-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混合体系氨基单糖的纳滤分离机制探究 | 第44-64页 |
3.1 引言 | 第44页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4-46页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3.2.2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3.3 纳滤分离数学模型 | 第46-49页 |
3.3.1 浓差极化模型 | 第46-47页 |
3.3.2 不可逆热力学模型 | 第47页 |
3.3.3 计算分子直径模型 | 第47-48页 |
3.3.4 立体位阻模型 | 第48-49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9-63页 |
3.4.1 压力对GAH与NAG混合溶液纳滤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2 浓度比对GAH与NAG混合溶液纳滤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3.4.3 温度对GAH与NAG混合溶液纳滤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53-57页 |
3.4.4 离子强度对GAH与NAG混合溶液纳滤分离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3.4.5 GAH与GAS混合体系对数学模型的适用性验证 | 第58-61页 |
3.4.6 NAG与GAS混合溶液对数学模型的适用性验证 | 第61-6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64-65页 |
4.2 创新点 | 第65页 |
4.3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论文发表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