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1页 |
1.4.2 实证研究法 | 第11页 |
1.5 创新点 | 第11-12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2.1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的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2.1.1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的动因 | 第14-15页 |
2.1.2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的风险 | 第15-16页 |
2.1.3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的效果 | 第16-18页 |
2.2 融资约束的文献综述 | 第18-23页 |
2.2.1 融资约束的成因 | 第18-19页 |
2.2.2 融资约束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3 融资约束的衡量指标 | 第20-23页 |
2.3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对融资约束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实际控制人性质与融资约束的理论分析 | 第25-30页 |
3.1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 | 第25-27页 |
3.2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比例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 | 第27-28页 |
3.3 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的上市公司参股银行与融资约束的关系研究 | 第28-30页 |
第4章 研究假设与研究设计 | 第30-34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0-31页 |
4.1.1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假设 | 第30页 |
4.1.2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的持股份额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假设 | 第30-31页 |
4.1.3 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的上市公司参股银行与融资约束的关系假设.. | 第31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31-32页 |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4.3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 第32-33页 |
4.3.1 模型构建 | 第32页 |
4.3.2 变量选取 | 第32-3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5章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4-42页 |
5.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与样本初选 | 第34-35页 |
5.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5-42页 |
5.2.1 融资约束存在性分析 | 第35-36页 |
5.2.2 参股银行与融资约束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36-38页 |
5.2.3 参股银行比例与融资约束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38-39页 |
5.2.4 参股银行、实际控制人与融资约束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39-42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42-4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2-43页 |
6.2 研究建议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