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1 以农业产业化角度出发为视角的相关研究 | 第12页 |
1.2.2 农业产业化融资方面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1.2.3 供应链金融与农户融资相关研究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3-15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2章 农业供应链金融概述 | 第15-27页 |
2.1 供应链的概念和结构 | 第15-16页 |
2.1.1 供应链的相关概念 | 第15页 |
2.1.2 供应链的结构 | 第15-16页 |
2.2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特点 | 第16-19页 |
2.2.1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参与者 | 第16-17页 |
2.2.3 供应链金融风险的类型 | 第17-19页 |
2.3 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2.3.1 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相关理论 | 第19-20页 |
2.3.2 关于交易成本的相关理论 | 第20页 |
2.3.3 自偿性贸易融资理论 | 第20-21页 |
2.4 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概述 | 第21-27页 |
2.4.1 金融业与农业供应链的有效结合 | 第21-22页 |
2.4.2 供应链金融分类 | 第22-27页 |
第3章 铁岭市农村信用社供应链融资背景分析 | 第27-40页 |
3.1 铁岭市农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3.1.1 铁岭市农业融资现状 | 第27页 |
3.1.2 铁岭市农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 第27-28页 |
3.1.3 铁岭市农业金融走访调查结果 | 第28-32页 |
3.2 铁岭市农业信用社概况 | 第32-34页 |
3.2.1 铁岭市农业信用社发展与定位 | 第32页 |
3.2.2 铁岭市农业信用社风险分析 | 第32-33页 |
3.2.3 铁岭市农业信用社农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 第33-34页 |
3.3 铁岭市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成因分析 | 第34-40页 |
3.3.1 借款主体信用薄弱 | 第34-35页 |
3.3.2 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低 | 第35-36页 |
3.3.3 农业生产对象固有风险 | 第36页 |
3.3.4 农产品存在“丰收悖论” | 第36-38页 |
3.3.5 国际市场对国内农产品价格影响 | 第38-40页 |
第4章 铁岭市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 | 第40-50页 |
4.1 产品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4.1.1 谨慎性原则 | 第41-42页 |
4.1.2 熟练性操作原则 | 第42页 |
4.1.3 合规性原则 | 第42页 |
4.2 针对农业生产者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 第42-45页 |
4.2.1 农业订单融资 | 第43页 |
4.2.2 应收账款保理 | 第43-44页 |
4.2.3 融通仓 | 第44-45页 |
4.3 针对经销商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 第45-47页 |
4.3.1 先票后货标准模式授信 | 第45-46页 |
4.3.2 保兑仓融资 | 第46-47页 |
4.4 针对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产品 | 第47-50页 |
4.4.1 动产抵质押授信 | 第48页 |
4.4.2 标准仓单质押授信 | 第48-50页 |
第5章 铁岭市农业供应链金融产品风险控制措施 | 第50-56页 |
5.1 农村信用社视角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 第50-52页 |
5.1.1 信贷准入机制 | 第50页 |
5.1.2 强化审查与担保机制 | 第50-51页 |
5.1.3 风险预警机制 | 第51-52页 |
5.2 政府和监管机构视角下的农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 | 第52-56页 |
5.2.1 完善法律制度 | 第52页 |
5.2.2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 | 第52-53页 |
5.2.3 适时提供风险补偿 | 第53页 |
5.2.4 支持核心企业转型升级 | 第53-54页 |
5.2.5 加速农村物流业建设 | 第54-56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