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4 本文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国内外机床产品结构的基本动态 | 第14-20页 |
2.1 相关专业术语及基本理论 | 第14-17页 |
2.1.1 产品结构 | 第14-15页 |
2.1.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 第15页 |
2.1.3 波士顿矩阵理论 | 第15-17页 |
2.1.4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 | 第17页 |
2.2 国内机床行业产品动态 | 第17-19页 |
2.2.1 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 | 第18页 |
2.2.2 高端产品供不应求 | 第18页 |
2.2.3 国产化设备关键技术指标相对较低 | 第18-19页 |
2.3 世界发达机床制造业国家的研究动态 | 第19-20页 |
2.3.1 美国重振制造业 | 第19页 |
2.3.2 德国工业 4.0 构思 | 第19页 |
2.3.3 日本发展协同机器人 | 第19-20页 |
第3章 沈阳SJCT机床成套设备公司现状及产品结构演变 | 第20-35页 |
3.1 沈阳SJCT机床成套设备公司概况 | 第20-23页 |
3.1.1 沈阳SJCT机床成套设备公司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0-21页 |
3.1.2 沈阳SJCT机床成套设备公司的产品结构 | 第21-23页 |
3.2 沈阳SJCT机床成套设备公司产品结构存在的问题 | 第23-35页 |
3.2.1 产品结构单一 | 第23页 |
3.2.2 资源配置不合理 | 第23-27页 |
3.2.3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较低 | 第27-31页 |
3.2.4 综合技术指标偏低 | 第31-35页 |
第4章 沈阳SJCT机床成套设备公司的环境分析 | 第35-40页 |
4.1 沈阳SJCT机床成套设备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 第35-38页 |
4.2 沈阳SJCT机床成套设备公司的SWOT分析 | 第38-40页 |
4.2.1 产品的优势分析 | 第38页 |
4.2.2 产品的劣势分析 | 第38-39页 |
4.2.3 产品的市场威胁 | 第39页 |
4.2.4 产品的市场机会 | 第39-40页 |
第5章 沈阳SJCT机床成套设备公司产品结构优化方案的提出 | 第40-60页 |
5.1 面向汽车制造行业的产品结构优化方案 | 第40-48页 |
5.1.1 我国汽车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 第40页 |
5.1.2 应对新时期汽车制造行业的机床设备应具备的特点 | 第40-43页 |
5.1.3 公司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的产品结构优化措施 | 第43-48页 |
5.2 开发新的目标市场为客户量身订制成套设备 | 第48-54页 |
5.2.1 国家规划提及的其它重点发展领域 | 第48-49页 |
5.2.2 公司产品在其它领域发展的必要性 | 第49-51页 |
5.2.3 公司向其它领域发展的实施方案 | 第51-54页 |
5.3 瞄准再制造市场 | 第54-57页 |
5.3.1 我国开展再制造产业的前景 | 第54-55页 |
5.3.2 公司开展再制造产业的分析 | 第55-56页 |
5.3.3 公司开展再制造产业的实施方案设计 | 第56-57页 |
5.3.4 公司实施再制造对公司的深远影响 | 第57页 |
5.4 对优化方案的波士顿矩阵理论分析 | 第57-60页 |
第6章 沈阳SJCT机床成套设备公司产品结构优化实现的保障措施 | 第60-67页 |
6.1 营销策略的完善 | 第60-61页 |
6.1.1 新营销网络的应用 | 第60页 |
6.1.2 新营销手段的应用 | 第60页 |
6.1.3 新营销模式的应用 | 第60-61页 |
6.1.4 新营销理念的应用 | 第61页 |
6.2 技术工作的改进 | 第61页 |
6.2.1 新设计理念的形成 | 第61页 |
6.2.2 新工作方式的形成 | 第61页 |
6.3 生产环节的调整 | 第61-63页 |
6.3.1 建立专业化生产线 | 第61-62页 |
6.3.2 加强内部管控 | 第62页 |
6.3.3 打造稳定供应链体系 | 第62页 |
6.3.4 提高技术工人能力 | 第62-63页 |
6.4 质量系统的强化 | 第63-67页 |
6.4.1 产品质量对公司影响的严重性 | 第63页 |
6.4.2 机床质量问题的四大表现 | 第63-64页 |
6.4.3 出现机床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 第64-65页 |
6.4.4 强化质量管理的生命周期 | 第65-6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