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 | 第10-11页 |
1.2 超分子自组装 | 第11-14页 |
1.2.1 原子/分子吸附物间相互作用 | 第12-13页 |
1.2.2 表面-吸附物间相互作用 | 第13-14页 |
1.3 表面限制的聚合反应 | 第14-26页 |
1.3.1 硼酸缩合反应 | 第15-17页 |
1.3.2 点击反应 | 第17-18页 |
1.3.3 乌尔曼反应 | 第18-20页 |
1.3.4 格拉泽偶联反应 | 第20-22页 |
1.3.5 脱氢偶联反应 | 第22-25页 |
1.3.6 脱氢环化反应 | 第25-26页 |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6-28页 |
第2章 实验技术和计算模拟方法 | 第28-39页 |
2.1 STM工作原理 | 第29-31页 |
2.2 STM设备 | 第31-32页 |
2.3 STM超高真空系统 | 第32-34页 |
2.4 样品制备 | 第34-38页 |
2.5 DFT计算模拟方法 | 第38-39页 |
第3章 基于乌尔曼反应的一维线形共轭聚合链的合成及表征 | 第39-49页 |
3.1 引言 | 第39-40页 |
3.2 DBTP分子在Cu(110)表面上的乌尔曼反应 | 第40-44页 |
3.2.1 C-Cu-C键合形成的一维有机金属链 | 第40-41页 |
3.2.2 C-C偶联形成的一维线形共轭聚合链 | 第41-44页 |
3.3 DBTP分子在Ag(110)表面上的聚合过程 | 第44-47页 |
3.3.1 有机金属中间体 | 第44-46页 |
3.3.2 热激发形成的一维共轭聚合链 | 第46-47页 |
3.4 结论 | 第47-49页 |
第4章 自由基卟吩分子一维共轭聚合链的合成及表征 | 第49-59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H-P分子构成的一维有机金属链 | 第50-54页 |
4.2.1 初始吸附构型 | 第50-52页 |
4.2.2 C-Cu-C键合形成的一维有机金属链 | 第52-54页 |
4.3 Ag(110)表面辅助的C-C偶联反应与一维共轭聚合链的合成 | 第54-57页 |
4.3.1 初始吸附构型 | 第54-55页 |
4.3.2 C-C偶联形成的一维共轭聚合链 | 第55-57页 |
4.4 结论 | 第57-59页 |
第5章 乙炔基苯基修饰的卟啉分子在金属表面的聚合反应过程 | 第59-67页 |
5.1 引言 | 第59-60页 |
5.2 DEEP分子在Cu(110)表面上的反应 | 第60-62页 |
5.2.1 初始吸附构型 | 第60-61页 |
5.2.2 乙炔基裂解后形成的聚合物 | 第61-62页 |
5.3 C-Ag-C键合的一维有机金属链 | 第62-66页 |
5.3.1 初始自组装结构 | 第62-64页 |
5.3.2 C-Ag-C键合形成的一维有机金属链 | 第64-65页 |
5.3.3 乙炔基裂解后形成的聚合物 | 第65-66页 |
5.4 结论 | 第66-67页 |
第6章 2,4,6-三甲基苯基在金属表面脱氢环化合成的一维共轭聚合链 | 第67-79页 |
6.1 引言 | 第67-68页 |
6.2 DMP分子在Ag(110)表面上的吸附及组装结构 | 第68-71页 |
6.2.1 CH-π键驱动的自组装结构 | 第68-70页 |
6.2.2 自组装结构的熟化 | 第70-71页 |
6.3 DBTP分子在Cu(110)表面上的脱氢环化反应 | 第71-78页 |
6.3.1 分子自组装结构 | 第71-72页 |
6.3.2 脱氢环化形成的一维共轭聚合链 | 第72-78页 |
6.4 结论 | 第78-79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