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TED角度的成都市天府广场空间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2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 | 第12-20页 |
·CPTED相关概念 | 第12-14页 |
·城市公共空间相关概念 | 第14-17页 |
·犯罪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犯罪与城市空间 | 第19-20页 |
·国内外CPTED相关研究 | 第20-26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0-25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26-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28页 |
·论文框架 | 第28-29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9-44页 |
·成都市经济人口概况 | 第29页 |
·成都市公共空间犯罪状况 | 第29页 |
·研究对象选择 | 第29-30页 |
·研究对象概况及分析 | 第30-44页 |
·天府广场的周边环境分析 | 第30-31页 |
·天府广场现状 | 第31-32页 |
·天府广场的出入口布局 | 第32页 |
·天府广场的空间分析 | 第32-44页 |
·小结 | 第44页 |
3 评价方法与评价体系 | 第44-49页 |
·评价方法 | 第44-49页 |
·领属性评价 | 第44-46页 |
·监视评价 | 第46-47页 |
·出入控制评价 | 第47页 |
·环境维护评价 | 第47-48页 |
·活动支持评价 | 第48-49页 |
·评价方法体系 | 第49页 |
4 基于CPTED对天府广场的空间评价 | 第49-64页 |
·领属性评价 | 第49-53页 |
·领域的界定 | 第49-51页 |
·领域的等级 | 第51-53页 |
·监视评价 | 第53-60页 |
·日间监视——监视者 | 第53-54页 |
·夜间监视——照明设施 | 第54-56页 |
·天府广场的空间与边界渗透 | 第56-60页 |
·出入控制评价 | 第60-61页 |
·环境维护评价 | 第61-63页 |
·天府广场环境的围护 | 第61-63页 |
·天府广场环境的易识别性 | 第63页 |
·天府广场的环境归属感 | 第63页 |
·活动支持评价 | 第63-64页 |
5 结论与探讨 | 第64-68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探讨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