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聚落空间在现代居住小区中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相关概念释义、界定 | 第12-14页 |
·聚落的概念 | 第12-13页 |
·聚落的分类 | 第13-14页 |
·人居环境的概念 | 第14页 |
·国内外对聚落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国外对聚落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国内对聚落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资料来源 | 第19页 |
·实地调查的方法 | 第19页 |
·阅读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归纳 | 第19页 |
·图解分析法 | 第19页 |
·我国现代小区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2 典型聚落特点分析 | 第20-45页 |
·安徽宏村 | 第20-26页 |
·自然环境与环境因子 | 第21-22页 |
·民居特征 | 第22-24页 |
·布局形态 | 第24-25页 |
·公共建筑特点 | 第25-26页 |
·四川阆中古城 | 第26-33页 |
·自然环境与环境因子 | 第27页 |
·民居特征 | 第27-29页 |
·布局形态 | 第29-32页 |
·公共建筑特点 | 第32-33页 |
·苏州同里古镇 | 第33-39页 |
·自然环境与环境因子 | 第34-35页 |
·布局形态 | 第35页 |
·民居特征 | 第35-38页 |
·公共建筑特点 | 第38-39页 |
·福建永定土楼群 | 第39-43页 |
·客家土楼的聚落景观基因平面图谱 | 第39-41页 |
·永定土楼聚落选址 | 第41页 |
·土楼建筑空间分析 | 第41-42页 |
·土楼建筑空间的形态与技术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因地制宜的选址规划 | 第43-44页 |
·典型聚落院落形态的相似性 | 第44-45页 |
·具有归属感的交往空间 | 第45页 |
·丰富的人文艺术 | 第45页 |
3 典型聚落空间对现代居住环境设计的启示 | 第45-58页 |
·典型聚落居住理念在现代居住区的应用 | 第46-47页 |
·顺应自然的居住理念 | 第46页 |
·整体性规划理念 | 第46页 |
·人文建设理念 | 第46-47页 |
·传统民居元素的提取对现代居住小区的启示 | 第47-55页 |
·传统民居可识别因子的提取 | 第47-49页 |
·现代居住小区在可识别性设计中的启示 | 第49-51页 |
·传统祠堂在现代居住环境中的传承可行性 | 第51-52页 |
·传统文教类建筑对现化居住小区规划的启示 | 第52-54页 |
·园林类公共建筑在现代小区中的运用 | 第54-55页 |
·典型聚落空间布局形式对现代居住小区设计的启示 | 第55-58页 |
·典型聚落空间布局形式在现代居住小区中的继承特点 | 第55页 |
·风水文化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 第55-57页 |
·场所精神的建立 | 第57页 |
·传统水系在现代居住小区中的沿承 | 第57-58页 |
4 现代中式居住小区对聚落空间的传承 | 第58-74页 |
·现代中式住宅小区的规划要素分析 | 第58-64页 |
·街巷空间 | 第58-62页 |
·院落空间 | 第62-64页 |
·现代中式住宅小区的建筑要素分析 | 第64-68页 |
·墙 | 第64-65页 |
·窗 | 第65-66页 |
·建筑色彩 | 第66页 |
·建筑材料与材质 | 第66-68页 |
·现代中式住宅小区设计手法总结 | 第68-71页 |
·模仿传统民居式 | 第68-69页 |
·抽提传统民居式 | 第69-71页 |
·重整传统民居式 | 第71页 |
·现代中式住宅小区中场所精神分析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5 结论 | 第74-76页 |
·规划应合理布局 | 第74页 |
·把握传统民居的意蕴 | 第74-75页 |
·打造尺度怡人的交往空间 | 第75页 |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