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3页 |
| (一)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2页 |
|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2-13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一)文献法 | 第13页 |
|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 第13页 |
| 四、主要研究内容、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 (一)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二)研究重点难点 | 第13-14页 |
| (三)研究的创新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理论内涵 | 第15-23页 |
| 一、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 第15-18页 |
| (一)价值和价值观 | 第15-16页 |
|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含义及特征 | 第16-17页 |
| (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历史发展 | 第17-18页 |
|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的相关概念 | 第18-23页 |
| (一)认同和价值观认同 | 第18-19页 |
|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的主客体及其外部环境 | 第19-21页 |
| (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的历史逻辑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的意义 | 第23-25页 |
| 一、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大众化 | 第23页 |
| 二、有利于实现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统一 | 第23页 |
| 三、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发展 | 第23-24页 |
| 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析 | 第25-36页 |
|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面临的困境 | 第25-31页 |
| (一)社会的功利化倾向和理论宣传的空泛化矛盾 | 第25-26页 |
| (二)理论的长远性和公众阶段性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 | 第26-27页 |
| (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大众化、时代化与现实差距的矛盾 | 第27-29页 |
| (四)社会主义的公平要求和市场经济的效率矛盾 | 第29-30页 |
| (五)西方价值观念与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念的矛盾 | 第30-31页 |
|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问题产生的原因探析 | 第31-36页 |
| (一)理论层面的分析 | 第31-32页 |
| (二)现实层面的分析 | 第32-34页 |
| (三)实践层面的分析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同的路径探索 | 第36-41页 |
| 一、理论层面的完善 | 第36-39页 |
| (一)旗帜鲜明的坚持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 第36-37页 |
| (二)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 第37页 |
| (三)用民众喜欢的方式提升主体自觉性与哲学思维意识 | 第37-39页 |
| 二、实践层面的推进 | 第39-41页 |
| (一)拓宽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宣传教育途径 | 第39页 |
| (二)构建利益整合机制,协调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 | 第39页 |
| (三)调节市场资源分配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致谢 | 第44-45页 |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