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

干旱胁迫下不同浓度重金属Cd对玉米生理生化特性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1 文献综述第10-16页
   ·镉的性质、危害、污染及治理第10-13页
     ·镉的物化性质及其危害第10页
     ·镉对土壤的污染现状第10-11页
     ·镉污染土壤的治理第11页
     ·镉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第11-13页
   ·干旱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影响第13-14页
   ·水分和重金属镉对土壤酶、土壤呼吸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14-16页
2 引言第16-20页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6页
   ·研究的内容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20页
3 材料与方法第20-28页
   ·试验地点、材料与管理措施第20页
     ·试验区域概况第20页
     ·试验品种第20页
     ·其他试验材料第20页
     ·管理措施第20页
   ·试验设计第20-21页
   ·样品采集第21页
     ·土壤样品采集及预处理第21页
     ·叶片的采集及预处理第21页
     ·玉米植株的采集第21页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1-26页
     ·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方法第21-23页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第23-25页
     ·光合指标的测定第25页
     ·植株性状的测定第25-26页
     ·百粒重第26页
     ·镉离子(Cd~(2+))含量的测定第26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26-28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8-48页
   ·不同浓度重金属Cd与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性状及百粒重的影响第28-31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中叶绿素的影响第31-33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中叶绿素a的影响第31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中叶绿素b的影响第31-32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中叶绿素总量的影响第32-33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第33-35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33-34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第34-35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第35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的影响第35-37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35-36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Pro含量的影响第36-37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系统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37-41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37-38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叶片SOD活性的影响第38-39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叶片POD活性的影响第39-40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叶片CAT活性的影响第40-41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土壤酶、土壤微生物、土壤呼吸的影响第41-45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土壤过氧化氢酶的影响第41-42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土壤转化酶的影响第42-43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总数的影响第43-44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第44-45页
   ·重金属Cd不同浓度与干旱胁迫对玉米各部位中重金属镉含量的影响第45-48页
5 讨论第48-54页
   ·镉与干旱双重胁迫下对玉米植株性状及百粒重的影响第48页
   ·镉与干旱双重胁迫对玉米叶片中叶绿素的影响第48-49页
   ·镉与干旱双重胁迫对玉米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第49页
   ·镉与干旱双重胁迫对玉米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Pro含量的影响第49-50页
   ·镉与干旱双重胁迫对膜脂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系统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第50-51页
   ·镉与干旱双重胁迫对土壤酶、土壤微生物、土壤呼吸的影响第51-52页
   ·镉与干旱双重胁迫对玉米各部位中重金属镉含量的影响第52-54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4-58页
   ·结论第54-55页
   ·主要创新点第55页
   ·问题与展望第55-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致谢第64-66页
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的研究项目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生菌根真菌对铝胁迫的响应
下一篇:贵州省天麻主产区蜜环菌多样性研究及优良菌株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