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各类型航空器论文--短距和垂直升降航空器论文

共轴式直升机配平和飞行性能计算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注释表第10-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9页
   ·引言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共轴双旋翼气动模型第19-35页
   ·引言第19页
   ·坐标系及转换第19-23页
     ·坐标系第19-21页
     ·坐标系之间的转换第21-23页
   ·共轴双旋翼气动计算模型第23-34页
     ·单旋翼滑流模型第23-24页
     ·共轴双旋翼气动干扰模型第24-27页
     ·共轴双旋翼入流模型第27-28页
     ·共轴双旋翼气动载荷计算第28-32页
     ·桨叶挥舞运动第32-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机身气动模型第35-46页
   ·引言第35页
   ·机身模型建立第35-39页
     ·机身模型概述第35-36页
     ·机身模型创建第36-38页
     ·模型简化处理第38-39页
   ·机身流场网格建立第39-41页
     ·网格概述第39-40页
     ·网格生成第40-41页
   ·机身流场计算第41-44页
   ·机身气动力计算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共轴式直升机配平计算分析第46-54页
   ·引言第46页
   ·配平方程组的建立第46-47页
   ·配平方程组的求解方法第47-48页
   ·配平结果及分析第48-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共轴式直升机飞行性能计算第54-70页
   ·引言第54页
   ·航空发动机概述第54-56页
     ·航空发动机特性第54-56页
     ·发动机的功率损失第56页
   ·全机需用功率第56-59页
   ·垂直飞行性能第59-62页
     ·垂直上升速度第60页
     ·垂直上升时间第60-61页
     ·悬停升限第61-62页
   ·水平飞行性能第62-66页
     ·波阻功率修正第62页
     ·平飞极限速度第62-66页
   ·爬升性能第66-68页
     ·最大爬升率第66-67页
     ·爬升时间第67-68页
     ·实用升限第68页
   ·性能数据对比第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0-72页
   ·工作总结第70页
   ·工作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5-76页
附录A 样例直升机相关数据图表第76-81页
附录B 挥舞导出方程表达式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空间五指灵巧手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基于动态结构FLN的高超声速再入机动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