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研究框架 | 第11-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5页 |
·知识管理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历程概述 | 第14-15页 |
·知识管理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知识的概念 | 第15-17页 |
·知识管理的概念 | 第17页 |
·知识管理的要素 | 第17-19页 |
·知识转移、互惠、创新绩效和组织支持 | 第19-21页 |
·知识管理在国内外研究和应用 | 第21-25页 |
·在国外的研究和应用 | 第21-22页 |
·在国内的研究和应用 | 第22-25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5-30页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研究假设 | 第25-27页 |
·互惠与创新绩效 | 第25-26页 |
·互惠与知识转移 | 第26页 |
·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 | 第26-27页 |
·上司态度的调节作用 | 第27页 |
·研究模型 | 第27-28页 |
·测量工具 | 第28-30页 |
·互惠的测量 | 第28页 |
·知识转移的测量 | 第28页 |
·创新绩效的测量 | 第28-29页 |
·上司态度的测量 | 第29-30页 |
第4章 案例研究 | 第30-45页 |
·公司简介 | 第30-32页 |
·公司产品研发体系、营销体系及员工概况 | 第32-35页 |
·知识管理的现状 | 第35-43页 |
·企业现有知识管理基础 | 第35-36页 |
·企业现存的知识管理困境 | 第36-43页 |
·知识管理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3-45页 |
·组织构架及部门考核 | 第43页 |
·知识提供方与接受方的认识差异 | 第43页 |
·知识共享的成本分摊 | 第43-44页 |
·知识共享平台 | 第44-45页 |
第5章 PPAS软件公司知识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45-63页 |
·描述性分析 | 第45-46页 |
·人口统计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第45-46页 |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页 |
·信度分析 | 第46-47页 |
·效度分析 | 第47-48页 |
·方差分析 | 第48-59页 |
·基于性别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8-49页 |
·基于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49-51页 |
·基于学历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1-52页 |
·基于工作年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2-53页 |
·基于本企业工作年限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3-55页 |
·员工所属事业部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5-58页 |
·员工职位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 第58-59页 |
·相关分析 | 第59-60页 |
·回归分析 | 第60-63页 |
·互惠对创新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60页 |
·互惠对知识转移的回归分析 | 第60-61页 |
·知识转移的中介作用 | 第61页 |
·上司态度的调节作用 | 第61-63页 |
第6章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PPAS软件公司知识管理改善方案 | 第63-68页 |
·构建知识管理职能部门 | 第63-64页 |
·以特定产品和服务为主体的虚拟事业群 | 第64-65页 |
·构建高效知识共享平台 | 第65-66页 |
·建立部门虚拟知识交易平台 | 第66-68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8-71页 |
·结论与实践启示 | 第68-69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1 | 第77-79页 |
卷内备考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