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喜温药物论文

基于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SNPs的高甘草酸含量的分子标记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英文缩略语第14-15页
前言第15-1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7-27页
 一、甘草主要药用成分甘草酸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1、甘草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及药理作用第17-18页
  2、甘草酸的药理作用第18-19页
  3、甘草酸含量积累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二、脱落酸(ABA)对植物生理作用的影响第20-22页
  1、脱落酸概况第20页
  2、脱落酸的功能第20-22页
 三、脱落酸的生物合成及PSY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2-24页
  1、PSY在ABA的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研究第22-23页
  2、PSY基因的研究进展第23-24页
 四、基因克隆方法研究进展第24-27页
  1、基因克隆常用方法第24-25页
  2、同源克隆的应用研究进展第25-27页
第二章 论文总体设计第27-30页
 一、研究目标第27页
 二、研究内容第27-28页
 三、研究方案第28页
 四、技术路线第28-30页
第三章 外源脱落酸(ABA)处理对甘草品质的影响第30-41页
 一、材料、试剂与仪器第30页
  1、实验材料第30页
  2、试剂与仪器第30页
 二、研究方法第30-32页
  1、不同浓度ABA的配制第30-31页
  2、甘草外源ABA的处理及取样第31页
  3、供试样品的收集第31页
  4、HPLC法测定七种成分含量第31-32页
 三、研究结果第32-38页
  1、同时测定甘草7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学考察第32-34页
  2、外源ABA处理后甘草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第34-38页
 四、小结与讨论第38-41页
  1、小结第38页
  2、讨论第38-41页
第四章 甘草中甘草酸与内源脱落酸关系研究第41-50页
 一、材料、试剂与仪器第41-42页
  1、植株材料第41页
  2、仪器与试剂第41-42页
 二、研究方法第42-44页
  1、甘草取样及样品收集第42页
  2、HPLC测定5种化学成分含量第42-43页
  3、酶联免疫测定脱落酸(ABA)含量第43-44页
 三、研究结果第44-48页
  1、同时测定甘草5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学考察第45-46页
  2、104份样品中甘草酸含量测定的结果第46-47页
  3、104份样品中脱落酸含量测定的结果第47-48页
  4、自然状态下栽培甘草中5种成分之间的相关关系第48页
 四、小结与讨论第48-50页
第五章 甘草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全长序列获得第50-61页
 一、材料、试剂与仪器第50页
  1、植株材料第50页
  2、仪器与耗材第50页
  3、菌体和质粒第50页
 二、研究方法第50-54页
  1、PSY基因ORF框序列信息的获得第50-53页
  2、PSY基因全长序列信息的获得第53-54页
 三、研究结果第54-58页
  1、甘草总RNA的提取第54-55页
  2、cDNA扩增ORF框序列结果第55页
  3、ORF序列分析第55-56页
  4、PSY基因全长序列信息第56-58页
 四、小结与讨论第58-61页
第六章 甘草PSY基因SNPS分析第61-66页
 一、材料、试剂与仪器第61页
  1、植株材料第61页
  2、仪器与耗材第61页
  3、菌体和质粒第61页
 二、研究方法第61-62页
  1、甘草PSY基因编码区的扩增及序列分析第61-62页
  2、灰色关联分析SNP位点与甘草酸含量的关系第62页
 三、研究结果第62-64页
  1、克隆后菌液PCR验证结果及序列分析第62页
  2、甘草PSY基因SNP位点分析第62-63页
  3、甘草PSY基因SNPs分型及分析第63页
  4、甘草PSY基因单个SNP位点与甘草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第63-64页
 四、小结与讨论第64-66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66-69页
 一、总结第66-67页
 二、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8页
致谢第78-80页
个人简历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芩核心种质构建与优良种质筛选研究
下一篇:甘草离体培养条件优化及转HMGR、SQS1、β-AS基因毛状根培养体系的构建